有关气的成语
带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0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窝囊气 | 憋在心里的不能说或不愿说的怨气。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42章:“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好声好气 |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 |
剑气箫心 | 犹剑胆琴心。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
重气狥名 |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 |
芜音累气 | 芜:比喻文辞杂乱。 形容芜杂累赘的辞句。 |
《宋书・谢灵运传论》:虽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 |
异香异气 | 特异的香味和气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
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
丧气鬼 | 指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 | |
同声共气 |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 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
亢心憍气 | 谓性情高傲。 | |
凝神定气 |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
眉扬气吐 | 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生气勃勃 | 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和气生财 | 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 鲁迅《彷徨・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
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 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神安气集 | 精神安定,气息凝集。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拿些姜汤灌他,他微微开口,咽下去了;又调些粥汤来灌他,弄了三四更天气,看看苏醒,神安气集。” |
江湖义气 | 旧指走南闯北的人之间所遵循的忠义之气。今多指不顾原则地一味讲求朋友间的义气。 | |
神短气浮 | 谓心性浅薄浮躁。 | 明・高攀龙《困学记》:“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 |
屏气凝神 |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凝聚精神。 忍住呼吸;聚精会神。 |
清・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
弄性尚气 | 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 |
平心定气 |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 宋・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
凛有生气 | 凛:严正的样子。 形容令人敬畏而又充活力。多指崇高的人或业绩永远流传。 |
晋・郭澄之《郭子》:蔺相如虽千载死人,凛凛恒如有生气。 |
长吁短气 | 指叹息不已。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不知为何。” |
丰城剑气 | 丰城:古地名。 比喻有宝剑的地方。 |
《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
气吞山河 |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天朗气清 | 朗:明朗。 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气吞虹霓 | 虹霓:彩虹。 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
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
瑞气祥云 | 瑞:吉祥。 天上的云气呈现吉祥的征兆。 |
明・无名氏《度黄龙》头折:“今到此山之中,观见瑞气祥云,氤氲于九霄之上。” |
气吞河山 | 吞:吞掉。 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
重气轻命 | 同“重义轻生”。 | 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气的成语、带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