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毛的成语

带毛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毛遂堕井 《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
’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毛发森竖 竖:直立。
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水浒。”
披毛带角 长着毛,顶着角。指畜生。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回:“死的死,活的活,血肉淋漓,束缚的总只是披毛带角。”
万里鹅毛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毛发倒竖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
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鹰击毛挚 击:搏击;挚:凶猛。
鸷鸟扑击其他动物时,羽毛都张着。比喻严酷凶悍。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
自惜羽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
锋芒毛发 锋芒:刀或剑的尖端。
刀剑的刃如毛发一样细。形容细微的事情。
汉・王充《论衡・超奇》:锋芒毛发之事,莫不记载。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毛毛楞楞 慌手慌脚。
凤毛鸡胆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见骥一毛 骥:千里马。
只看见千里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毛发丝粟 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宋・欧阳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鸿毛泰岱 见“鸿毛泰山”。 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拔毛济世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语出《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众毛飞骨 指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群轻折轴,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鳞集毛萃 谓如鱼鸟成群而至。 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肩摩踵曳鳞集毛萃。”
吹毛索垢 同“吹毛求疵”。 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雪鬓霜毛 同“雪鬓霜鬟”。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只要他休泄漏俺这萍跟浪脚,那知道翻断送他雪鬓霜毛。”
吹毛洗垢 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 《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
轻若鸿毛 见“轻于鸿毛”。 《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
马瘦毛长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羽毛未丰 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
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一毛吞海 毛:同“蚝”,蛤蜊。
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毛的成语、带毛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