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毛的成语
带毛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2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深入不毛 | 不毛:指不生长庄稼的贫瘠土地或地带。 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 
| 马毛猬磔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 
| 颊上三毛 |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 
| 一毛吞海 | 毛:同“蚝”,蛤蜊。 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 
| 摇鹅毛扇 | 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 | 
| 披毛求疵 |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 
| 毛骨俱竦 | ||
| 牛毛细雨 | 指极细的小雨。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 | 
| 拿着鸡毛当令箭 | 令箭: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作作证的箭状物。 比喻把别人随便说的话当作重要依据。  | 
            谁让你这样安排的?~,你好大的胆子! ★李佩甫《羊的门》第十二章 | 
| 批毛求疵 | 犹言吹毛求疵。 |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 
| 毛骨悚然 |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 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 
| 毛森骨立 | 森:阴森;立:竖立。 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时分了,觉一阵风过,吹的我毛森骨立。” | 
| 洪炉燎毛 | 洪炉:大炉子;燎:烧。 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问题极易解决。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 
| 死轻鸿毛 | 鸿毛:大雁的毛。 比喻死得微不足道,毫无意义。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 吹毛索垢 | 同“吹毛求疵”。 | 清・顾炎武《记与孝感熊先生语》:“一入此局,即为后世之人吹毛索垢。” | 
| 毛遂堕井 | 《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 ’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 
            《西京杂记》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 
| 管城毛颖 | 管城、毛颖均为笔的代称。 | 《宣和画谱・墨竹》:“平居之时无所嗜好,独左右图书与管城毛颖相周旋。” | 
| 爱惜羽毛 |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 
            西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 
| 毛发之功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 三国・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 
| 鸿毛泰山 |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 名纸生毛 | 名片纸磨得生了毛,字迹模糊了。比喻人的声誉下降,今不如昔。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 
| 牛之一毛 |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 《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 
| 食毛践土 |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 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 
| 毛团把戏 | ||
| 披毛索黡 | 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 
            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靥哉!” | 
| 凤毛济美 |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你不听见说他们世兄即日也要保道台?真正是凤毛济美,可钦,可敬!” | 
| 毫毛不犯 | 毫:细毛。 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 
            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又《南中志・宁州》:“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 | 
| 以毛相马 |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 九牛一毛 | 九:表示多数。 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 得輶如毛 | 輶:轻。 德行轻得如同羽毛一般。指实行仁政并不困难,而在于其是否有志向。  | 
            《诗比・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毛的成语、带毛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