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殊的成语
带殊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殊滋异味 | 殊:特殊;滋:滋味。 奇异的滋味。指美味佳肴。 |
唐・白居易《策林・立制度》:“饮食不守其度,则殊滋异味攻之。” |
殊深轸念 | 非常悲痛地怀念。 | |
殊礼异务 | 殖、异:不同;礼:礼俗;务:事情。 指不同的礼俗和情况。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帝王者,各殊礼异务,要以成功为统记,岂可绲乎? |
殊恩厚渥 | 殊:特殊;渥:优厚。 指恩惠优厚。 |
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向使明主有任贤之意,近臣无专对之能,徒彰妄进之讥,方病退惭之说,殊恩厚渥,岂及于身。 |
殊方同致 | 犹殊途同归。 | 唐・魏征《隋书・儒林传序》:“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
殊行绝才 | 殊:特殊;绝:少有的。 指才能和德行都很高超,世上少有。 |
《后汉书・班固传》: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德隆当世。 |
万殊之妙 | 殊:不同,差异。 各种事物间千差万别的奥妙。 |
晋・陆机《演连珠》:挟情适事,不观万殊之妙。 |
同归殊涂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相去悬殊 | 比喻相差很远。 | |
众寡势殊 | 众:多;寡:少。 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 |
晋・桓冲《上言吉挹忠节》:“襄阳失守,边情沮丧,加众寡势殊,以至陷没。” |
贫富悬殊 | 贫的和富的相差极大。 | 朱自清《论且顾眼前》:“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 |
众寡悬殊 | 双方人数多少差别很大。众:多;寡:少。 |
唐・魏征《隋书・杨善会传》:“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
文人人殊 | ||
殊形诡制 | 殊:特殊;诡:怪异。 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
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
霄壤之殊 | 霄:云霄,也指天。 壤:土地。 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亦作“霄壤之别”。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 |
殊方异域 | 殊方:远方。 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傗国》:“风教遐被,德泽远治,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
殊形诡色 | 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 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
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 |
轸念殊深 | 轸:悲痛;轸念:悲痛的怀念;殊:非常。 形容非常悲痛地怀念。 |
宋・苏轼《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副使茶药诏》:驾言未息,轸念殊深。特致恩颁,以嘉勤瘁。 |
殊勋异绩 | 殊:突出。 勋:功勋。 异:不同。 指功勋业绩卓越。亦作“殊勋茂绩”。 |
南朝・宋・何尚之《又答问庾炳之事》:“且自非殊勋异绩,亦何足塞今日之尤。” |
殊形诡状 | 犹言奇形怪状。 |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
与众殊 | 殊:不同。 跟大家不一样。指人的性格、行为等不一般或事物很有特色。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念蒙圣主恩,荣爵与众殊。 |
骇状殊形 | 犹言奇形怪状。 | 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
殊方绝域 | 指极远的地方。 | 唐・吕温《地志图序》:“名山大川,随顾奔走;殊方绝域,举意而到。” |
殊勋茂绩 | 殊:特出;勋:功劳;茂:美盛;绩:功绩。 卓越的功勋业绩。 |
《魏书・裴叔业传》:“殊勋茂绩,职尔之由,崇名厚秩,非卿孰赏?” |
出处殊途 | 见“出处殊涂”。 |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八:“出处殊途,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
异政殊俗 | 异政:不同的政教;殊俗:不同的风俗。 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 |
《诗经》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
殊途同归 | 殊:不同的。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志人人殊 | ||
出处殊涂 | 亦作“出处殊途”。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 |
时异事殊 | 殊:不同;差异。 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尚恐议者曰:‘时异事殊。’臣请复为陛下租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殊的成语、带殊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