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步的成语

带步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一步登天 登:上。
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清・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步线行针 比喻周密布置。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又不是不精细,又不是不伶俐。”
踏步不前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独步天下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一步一个脚印 比喻做事踏实。 老舍《正红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
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平步青云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
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宋・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步履安详 步履:步行;安详:安稳。
迈步走路,从容安稳。
《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唐・魏征《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寸步不让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清・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天步艰难 天步:时运。
国运艰难。
《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寿陵失步 《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望而却步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明・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竿头一步 比喻更进一步。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步步登高 一步一步地向高处登。比喻不断上升。也形容官运亨通;连续得到提升。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他只会从空放下,不会步步登高。”
独步当世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宋・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七步成诗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大步流星 流星:比喻走得快。
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退步抽身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
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故步自封 故:过时的;旧:故步。
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清・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三脚两步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独步一时 独步:独一无二。
形容当代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宣和画谱・郭熙》第11卷:“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故步自画 犹故步自封。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
五十步笑百步 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寸步难移 见“寸步难行”。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宋・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五步成诗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规言矩步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步的成语、带步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