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止的成语

带止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坎止流行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语本《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
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
’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生功止过 止:禁止,组织。
鼓励立功,防止过失。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疑》:“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
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清・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举止自若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
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知止不殆 殆:危险。
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止暴禁非 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
制止种种坏事。
战国・庄子《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唐・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扬汤止沸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彻底。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行:出行;舆:车子;止:休息;席:坐席。
出行时车子相连,休息时座位相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欲吐辄止 辄:就。
想把话说出来,又感觉有不便的地方,把话又咽了回去。
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四首》:心之耿耿,每欲与侍郎剧谈一番,而坐有他客,欲吐辄止。
知足知止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
流行坎止 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
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以汤止沸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说梅止渴 同“望梅止渴”。 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
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引鸩止渴
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澜:大波浪。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扩大影响。
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举止大方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靡所底止 谓没有止境。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为山止篑 比喻功败垂成。语本《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止,吾止也。”。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望门投止 投止:投宿。
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令行禁止 令:命令。
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
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逸周书・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高贤莅止
到此为止 以这里为界限。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探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吉祥止止 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止戈为武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叹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止的成语、带止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