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桑的成语
带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沧海桑田 |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桑土绸缪 | 《诗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朱熹集传:“土,音杜。 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 |
桑榆之景 | 指晚年时光。 | 唐・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虽迫桑榆之景,犹倾葵藿之心。” |
桑间之音 | 指淫靡的音乐。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
海水桑田 |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 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
桑落瓦解 | 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势可见。” |
桑户棬枢 |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目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 |
鸡犬桑麻 | 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3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个乡镇了,田里种着菜,篱笆里栽着花,大有‘鸡犬桑麻’光景。” |
桑梓之念 | 指对故乡的思念。 |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忆桑梓间。 |
盘石桑苞 | 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 比喻安稳牢固。 |
《易・否》:“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 |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桑田沧海 | 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桑田碧海 | 同“桑田沧海”。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
桑枢瓮牖 | 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 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
战国・庄子《庄子・让王》:“蓬户不完,桑以为枢机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 |
彻桑未雨 | ||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 | 形容人已到暮年,能做的事不多了。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
渤澥桑田 | 渤澥:渤海的古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
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
桑间之咏 | 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 明・杨循吉《蓬轩吴记》上卷:“其集多桑间之咏,不足传也。” |
收之桑榆 |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桑荫不徙 | 亦作“桑荫未移”。语本《战国策 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
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 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转祸于无辜的人。 |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孙权命人煮它,烧了一万车柴都煮不烂。诸葛恪建议砍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烂了。 |
桑户蓬枢 | 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 | 明・梁辰鱼《浣纱记・遣求》:“假如原宪是个善士,桑户蓬枢,颜渊是一个好人,箪食瓢饮。” |
濮上桑间 |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刺!” |
桑间之约 | 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 清・唐仲冕《介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指挥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 |
桑榆末景 | 同“桑榆暮景”。 | 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
桑梓之地 | 桑梓:种在宅院的桑树、梓树。 指故乡。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 |
指桑说槐 | 见“指桑骂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
敬恭桑梓 |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研桑心计 |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 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
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桑的成语、带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