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柱的成语

带柱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改柱张弦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破柱求奸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
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柱天踏地 指顶天立地的事物。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若尽得这道理,方成个人,方可以柱天踏地,方不负此生。”
抚梁易柱 抚:用手托着;易:更换。
传说商纣王手托屋梁,抽换房柱。形容力大无比。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柱石之士 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
比喻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
擎天柱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只见两条红标注,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
壁里安柱 在墙壁里加安支柱。比喻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
不拔之柱 不拔:牢固不可拔除,即不可动摇。
拔不动的柱子。比喻有坚固的根基。
《淮南子・精神训》:圣人倚不拔之柱。
柱小倾大 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 《汉书・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
中流砥柱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改梁换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换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蠹啄剖梁柱 比喻事故或灾害刚一发生就立刻防止。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蜻蜓撼石柱 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一柱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崩溃的形势不是一个人所能挽救的。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埋轮破柱 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唐・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还,埋轮破柱之徒,绝不复出,朕甚异焉。”
撑天柱地 撑:抵住;柱:支撑。
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3回:“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擎天玉柱 支撑天的柱子。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元・朱凯《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驾海金梁。”
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
砥柱中流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
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春秋・齐 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南朝・梁・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擎天之柱 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
相如题柱 司马相如前往西安途经升仙桥时,在门柱上写下的誓言。形容立志求取功名的行为。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国家柱石 关系著国家安危的大臣,就像国家的支柱一般。形容身负重任的国家官员,比喻地位的重要。 汉书元后传:“前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汉书霍光传:“将军为国家柱石。”
尾生抱柱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战国・庄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一柱擎天 擎:托起。
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唐大诏令集・中和三年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雕梁绣柱 雕:用彩画装饰。
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原来这座酒楼,名贯河北,号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
抱柱含谤 抱柱:比喻坚守信约。
坚守信约却遭到诽谤。
《晋书・石崇传》:是以虽董司直绳,不能不深其文,抱柱含谤,不得不输其理。
中流底柱 见“中流砥柱”。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腐木不可以为柱 腐朽的木料不能用做支柱。比喻愚笨、能力较差的人不能担任要职或委以重任。 《汉书・刘辅传》: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
柱石之寄 寄:寄托。
比喻国家委以重任,寄托很大的希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柱的成语、带柱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