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柔的成语

带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柔枝嫩条 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温柔敦厚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柔而不犯 犯:侵犯。
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后汉书・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优柔寡断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
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先秦・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柔情媚态 指柔美的情态。同“柔情绰态”。 清・李心衡《金川锁记・陈生》:“[陈生]见一女子,年仅及笄,殆天人也……遂患心疾,辗转昏愦中,忽忆柔情媚态,则哑然笑;又忆浮萍断梗,何处追寻,则啜以泣。”
恬言柔舌 犹言甜言蜜语。 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柔情密意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做刚做柔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
柔胜刚克 柔:柔顺;克:胜。
一个以柔顺取胜,一个以刚强取胜。比喻方法虽然各异,但是结果相同,都能取得成功。
《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刚亦不吐,柔亦不茹 刚:硬、强;柔:软、弱;茹:吃。
对强硬的不害怕,对软弱的不欺侮。形容不欺软怕硬。
《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刚中柔外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
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摧刚为柔 摧:挫败。
变刚强为柔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时。”
内柔外刚 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以柔克刚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三国・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茹柔吐刚 柔:软;刚:硬。
吃下软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强欺软。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温柔乡 比喻美色迷人之境。 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
柔远怀来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刚克柔克 克:克服,制服。
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似水柔情 柔:温柔。
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宋・秦观《鹊桥仙》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优柔不断 优柔:犹豫不决。
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九:贡禹、薛广德、韦元成、匡衡也,四人皆握娖自好,当优柔不断之朝,无所规救。
能柔能刚 柔:温和;刚:刚强。
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玉软花柔 形容女子娇嫩柔弱,如花似玉。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我那妃子呵,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趱。”
舌柔顺终以不弊 弊:破坏。
道家认为舌软易存,齿硬易折。比喻为人、说话柔顺,才能避免祸患。
《孔丛子・抗志》: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虽坚刚,卒尽相摩;舌柔顺,终以不弊。
优柔厌饫 见“优柔餍饫”。 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遐尔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资器,孳孳训迪,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
优柔无断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
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茹柔刚吐 柔:软;刚:硬。
吃下软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强欺软。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柔情似水 柔情:温柔的感情。
像水一样温柔细腻。
宋・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温柔体贴 温顺关怀体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才将心事说出,蒋玉菡也深为叹息敬服,不敢勉强,并越发温柔体贴,弄得个袭人真无死所了。”
柔肤弱体 谓柔弱的身体。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
仁柔寡断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柔的成语、带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