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松的成语
带松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松鹤延龄 | 用于一般寿诞者的祝寿贺辞。松树与鹤,古来为长寿之表征。 祝人如松、鹤般长寿。 |
|
松萝共倚 | 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谐,松萝共倚。争奈尘缘未断,蓦地思归。” |
松柏同春 | 用于一般寿诞者的祝寿贺辞。亦可用于祝贺夫妻二人双寿的祝寿贺辞。 | |
松松垮垮 | 懒散疲塌不紧张,也指不稳固。 | 邓小平《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处理要及时,一般地要严,不能松松垮垮,不能处理太轻了。” |
轻松愉快 | 指人的心情很放松、欢欣快乐。 |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说是轻松愉快,这句话具有人们常有的礼貌性质。” |
内紧外松 | 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 |
松筠之节 |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 唐・魏征《隋书・柳庄传》:“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 |
松一口气 | ||
衣宽带松 | 形容人消瘦。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
松柏后凋 |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雪后始知松柏操 | 冰天雪地,才显出松柏的高尚节操。比喻只有在危难之时,才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和节操。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雪后始知松柏操,云收方见济河分。 |
石枯松老 | 枯:干枯。 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
皮松骨痒 | 形容表面轻松自如而内心急切盼望。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用金花彩币为纳聘之仪,选了吉期,皮松骨痒,整备做转运使的女婿。” |
松形鹤骨 | 形容仪容清癯、轩昂。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
苍松翠柏 | 苍:青色。 翠:青绿色。 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
松心契 | 松树苍劲挺拔,四季常青。用来比喻牢不可破的友谊。 | 唐・刘禹锡《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日托松心契,新交竹使符。 |
松风水月 | 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优美或人才俊朗。 | 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叔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岂能方其朗润。” |
岁寒松柏 |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松柏之寿 | 比喻长寿。 | |
松鹤遐龄 | ||
岁寒知松柏 |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青松落色 | 松树失去了青翠的颜色。旧时比喻世道衰败时人情的冷落、淡薄。 | 唐・孟郊《衰松》诗: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 |
指水盟松 | 盟:盟誓。 指着流水、松树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
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章相与学士,初方指水盟松,后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机会,嘲他几句,有何不可?” |
松茂竹苞 | 比喻兴盛繁荣。 | 《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
皮松肉紧 |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
鹤骨松姿 | 清奇不凡的气质。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 金・元好问《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三:“鹤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亿更无疑。” |
松柏寒盟 | 比喻患难之交。 | 清・李渔《怜香伴・斋访》:“虽则是梅花冷淡,也甘守松柏寒盟。” |
松筠比节 | ||
松枯石烂 | ||
餐松饮涧 | 食松实,饮涧水。指过隐居生活。 | 南朝・梁・沉约《善馆碑》:“达人独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松的成语、带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