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的成语

带李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方桃譬李 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南朝・梁・简文帝《筝赋》:“乃有燕馀丽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经居东里。”
李下瓜田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桃李争妍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张三李四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指李推张 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桃李年 桃李花争艳的年纪。比喻女子的青春时期。 南朝・梁・萧衍《咏笔》诗: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
道旁苦李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瓜皮搭李皮 搭:连接上,挂上。
瓜皮挂在李子树皮上。比喻和毫无关系的人强认亲族。
宋・无名氏《随隐漫录》: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道傍苦李 同“道边苦李”。 唐・许浑《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诗 :“道傍苦李犹垂实,城外甘棠已布阴。”
李下不整冠 在李树下,不可以举手调整冠帽。比喻避开嫌疑。又作“李下不正冠”。 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僵桃代李 见“僵李代桃”。 清・赢宗季女《六月霜・对簿》:“僵桃代李诚无与,摧花斫柳夫何取?”
浮瓜沈李 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
”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乐事。
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亦作“浮瓜沉李”。
避李嫌瓜 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三国・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避瓜防李 表示避免嫌疑。 见“避李嫌瓜”。
张家长,李家短 指无聊地议论别人家的琐事。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一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白说绿道。
夭桃秾李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李郭同船 见“李郭同舟”。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沉李浮瓜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三国・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桃羞李让 桃和李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代李僵桃
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李广不侯 见“李广未封”。 徐夤《赠杨著》:“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张公吃酒李公颠 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宋・李棨《北里志・张住住》:“曲中唱曰: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
桃夭李艳 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唐・罗邺《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
桃僵李代 同“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清・伤时子《苍鹰击・株连》:“伤心极,恁桃僵李代,渔网鸿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瓜皮搭李树 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宋・韦君安《梅磵诗话》中:“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投桃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城中桃李 城里的桃李花,虽艳丽一时,但很快就凋谢了。比喻小人得志是不会长久的。 唐・刘禹锡《杨柳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李的成语、带李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