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朴的成语

带朴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直朴无华 华:文采。
质朴而没有文采。
罗悴悬《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朴无华,遂称复古也。”
斫雕为朴 见“斫雕为朴”。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及贵人。”
返朴归真 返:反回;回复;朴:未加工的木料;引申为质朴;归:返回、回归;真:天然。
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抱朴寡欲 抱:保;朴:朴素;寡:少。
守其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朴素无华 俭朴:不浮华。
《元史・乌古孙泽传》:“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还醇返朴 同“还淳反朴”。 胡朴安《序》:“玄宗雅尚儒术,崇实黜华,群臣亦厌虚浮,还醇返朴。”
良工不示人以朴 朴:没有细加工的木材。
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
《后汉书・马援传》: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艰苦朴素 指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反朴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朴实无华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返朴还淳 返:返回,还。
朴:朴实。
淳:诚实,厚道。
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返朴还淳。”
质朴无华 质朴:朴实;华:华丽,华而不实。
朴实而毫不虚夸。
林语堂《萧伯纳一席谈》:“然而一见其为人,又是质朴无华的文人本色。”
抱素怀朴 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
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破觚为圆,斫雕为朴 觚:棱角。
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唐・姚思廉《梁书・良吏传》:“梁兴,破觚为圆,斫雕为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
斲雕为朴
无名之朴 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斫琱为朴 见“斫雕为朴”。
敦庞之朴 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
形容质朴敦厚。
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
素车朴马 素车:古代用白土涂饰的车子。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桐棺三寸,不设属辟,素车朴马,无入于兆,下卿之罚也。
浇醇散朴 见“浇淳散朴”。 《文子・上礼》:“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朴斫之材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朴而不文 朴实粗鄙而无文采。 礼记表记:“其民之敝,惷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惷,通“蠢”。乔,通“骄”。
浇淳散朴 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抱朴含真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
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华朴巧拙 华丽、朴实、奇巧、古拙。指各种不同的文风。 鲁迅《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也不仅据文意的华朴巧拙定时代,因为作者是文人还是市民,于作品是大有分别的。
还淳反朴 同“还淳反朴”。 唐・姚思廉《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还淳返朴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唐・姚思廉《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还朴,激薄停浇矣。”
反朴归真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鲁迅《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还朴反古 见“还淳反古”。 《陈书・周弘正传》:“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反古,今也其时。”
见素抱朴 见“见素抱朴”。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朴的成语、带朴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