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易的成语
带易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谈何容易 | 本指臣下向君王进言不容易。现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容易。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
析骸易子 | 拆尸骨为炊,交换孩子而食。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参见“析骸以爨”。 | 《后汉书・来歙传》:“昔宋执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祸。” |
改张易调 | 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 《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正是匡矫末俗,改张易调之时,而犹当竭已罢之人,营无益之事,殚已困之财,修无用之费,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 |
画鬼容易画人难 | 比喻凭空瞎说很容易,想要有真才实学确很难。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画鬼容易画人难。” |
变心易虑 | 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 《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
易放难收 | 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 宋・朱熹《答巩仲至》:“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 |
未易之才 | 指具有别人代替不了的才能。 |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旬初辟大民掾,桓温至重之,常称王掾必为黑头公,未易才也。 |
图难于易 | ||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明・周楫《西湖二集・觉阇黎一念错投胎》:“‘定要废了他,教他这太子做不成……’这是: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
来之不易 | 易:轻易、容易。 形容获得成功或得到财物非常不容易。 |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平易易知 | 形容文字浅显易懂。 |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之言,平易易知,贤愚皆获其益。 |
不易一字 |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 北宋《新唐书・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
东西易面 | 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 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
万世不易 | 易:改变。 永远不改变。亦作“万代不易”。 |
|
骏命不易 | 骏:大;易:改变。 旧指天命难以更改。 |
《诗经・大雅・文王》:宣鉴于殷,骏命不易。 |
公平交易 | 公平合理的买卖。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公平交易,又不化他,又不抢他,何罪之有!” |
更弦易辙 |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 《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弦易辙,此其时也。”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 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
名贸实易 | 贸:齐等;易:变易。 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
《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
冯唐易老 |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来处不易 |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易口以食 |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 | 北宋《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
改姓易代 | 谓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 《宋书・符瑞志上》:“岁星入太微,内有兵乱,人主以弱。三者,汉改姓易代之异也。” |
改操易节 | 改、易:改变。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
多易多难 | 多易: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多难:遇到很多困难。 如果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
《老子・德经》: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冠履倒易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东观汉记・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
三写易字 | 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
化民易俗 |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
改容易貌 | 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 变了神色或模样。 |
战国・庄子《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
变古易常 | 改变过去的法制和习俗。 | 先秦・韩非《韩非子・南面》:“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易的成语、带易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