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明的成语
带明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6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深切着明 | 深刻而显明。 | |
赏罚严明 | 同“赏罚分明”。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明月入怀 | 比喻人心胸开朗。 | 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
清如水,明如镜 | 形容为官清廉,做事公正。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在河南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见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 |
明目张胆 | 张胆:放大胆量。 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
《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
光明洞彻 | 明亮通透。 |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
连明连夜 | 犹言通宵达旦。 | 唐・白居易《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诗:“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
莫明其妙 |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
正大光明 |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
明光锃亮 | 见“明光烁亮”。 | 《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又站在一旁端详一会儿,确信自行车已经明光锃亮,纤尘不染,才古怪地嘘了一口长气。” |
明鉴未远 | 明鉴:明显的鉴戒。 明显的教训没过多久,不要忘记。 |
《后汉书・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近习之权,复相扇结。 |
爱憎分明 | 憎:恨。 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
奉为神明 | 奉:信奉;神明:神灵的总称。 像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尊重。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明知明犯 | ||
赏罚不明 | 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
风清月明 | 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 明・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明扬仄陋 | 见“明扬侧陋”。 | 汉・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圣帝明王 |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
窗明几净 | 几:小桌。 窗户和小桌子擦得明亮干净。形容收拾得非常整洁、明亮、干净。也作“明窗净几”;“净几明窗”。 |
宋・洪迈《夷坚志》:“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 |
奉如神明 | 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
休明盛世 |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 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
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 |
复子明辟 | 辟:国君。 称帝王复位,重新掌权。 |
《尚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 |
半明半暗 | 光线不充足。 | 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 |
幽明异路 | 幽明:阴间和阳间。 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
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
明察秋毫 |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 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明珠入掌 | ||
来历不明 | 来历:由来。 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
心明眼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明的成语、带明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