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旦的成语

带旦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通宵达旦 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旦旦信誓 旦旦:诚实的样子;信誓:诚挚可信的誓言。
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
《南齐书・王融传》:“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
生旦净丑 生:小生;旦:花旦;净:花脸;丑:小丑。
京剧里的四种人物扮相,借指各种人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
旦夕之间 旦:早晨。
夕:晚上。
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秉烛待旦 旦:早晨。
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宋江秉烛待旦。”
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旦暮入地 旦:早晨。
暮:晚上。
地:地府。
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
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旦日日夕 旦日:明天;日夕:晚上。
指明天晚上。
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
枕戈俟旦
旦旦而伐 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亦犹斧斤之于森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昧旦晨兴 昧旦:破晓。
指天不亮就起来。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
《晋书・简文帝纪》:“何尝不昧旦晨兴,夜分忘寝。”
旦暮之业 指日常凡庸事务。 战国・庄子《庄子・徐无鬼》: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
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连宵达旦 犹言通宵达旦。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动不动有几个帮闲,连宵达旦,好不费事。”
牝鸡司旦 同“牝鸡司晨”。 唐・魏征《隋书・高励传》:“数年以来,荒悖滋基,牝鸡司旦,昵近奸回。”
昧旦丕显 昧旦:天色未亮时;丕显:显扬,光大。
天不亮就起床,思考如何光大自己的德业。形容为证勤劳辛苦。
《尚书・太甲》:“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汝南月旦 汝南:汉代郡名;月旦:月朔,每月初一。
指品评人物。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自宵达旦
坐而待旦 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偷安旦夕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
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旦夕之费 早晚的费用。指一天正常的日用花费。 《南史・隐逸・陶潜传》: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唐・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测:料想不到。
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通宵彻旦 见“通宵彻昼”。 《九尾鱼》第169回:“秋谷知道自己寒热来得厉害的时候,他们两人都是通宵彻旦的伏侍,心上十分感激。”
枕戈达旦 见“枕戈待旦”。 清・张廷玉《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只争旦夕 亦作“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坐以待旦 旦:天亮。
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一旦之忿 忿:气忿。
一时的气忿。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新五代史・符存审传》:彦饶与晋初无衅隙,以一旦之忿,不能驭其军,杀奉进已非其本意,以反见诛,非其罪也!
月旦评 指品评人物或诗文字画等。 《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达旦通宵 参见[通宵达旦]。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旦的成语、带旦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