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断的成语

带断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6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续凫断鹤 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战国・庄子《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断壁残璋 壁: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象半个圭的玉器。
残缺不全的璋壁。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
断臂燃身 断臂:砍断手臂。
砍断手臂,燃肉身灯。指做事专诚。
明・李贽《咏古》:断臂燃身未足夸,何当垂老问年华。
残丝断魂 残:剩余;断:断绝;魂:魂魄。
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奴身止鬖鬖发数根,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
清官难断家事 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
指家庭内部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孟母断机 孟子的母亲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比喻母亲教诫儿子勤学。又作“孟母断织”。与“孟母三迁”均为颂扬母教之词。 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传:“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纺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断然不可 断然:坚决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
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
优柔失断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
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断瓦残垣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飘零蓬断 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样随风飞转,转徒无常。 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只是汉庭无狗监之游扬,北海乏孔融之赏鉴,以故漂零蓬断,世业渐雕,燕喜桃夭,室家未遂。
壮士断腕 见“壮士解腕”。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割袍断义 袍,衣服的前襟。全句是说割断朋友间的情义。比喻朋友绝交,从此不再往来。 后汉书王涣传:“当职割断,不避豪右。”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割断私情。”
临机辄断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北宋《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魂飞目断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踢断门槛 因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
独裁专断 断:决断,做决定。
独自做出决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魂销肠断 见“魂销目断”。 宋・刘过《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
截断众流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断还归宗 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一定断还归宗。”
绵绵不断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
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清官能断家务事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武断专横 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
专横:专制强横。
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断梗流萍 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
像枯折的枝茎,漂流的浮萍一样。比喻生活飘泊不定。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魂销目断 谓情思凄苦。 唐・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诗:“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断蛟刺虎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断井颓垣 断裂的井栏;塌毁的院墙。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割席断交 席:坐席,草席。
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丝连藕断 参见[藕断丝连]。
言语道断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断的成语、带断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