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敌的成语
带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8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八面受敌 | 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 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 召:即“招”,招来。 敌人存在,威胁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灾祸;放松警惕,便会招来祸害。比喻胜利后不能放松警惕。 |
|
摧坚陷敌 | 摧:摧毁;坚:军事工事;陷:攻陷。 击败敌人的精锐,摧毁敌军的阵地。 |
元《宋史・张令铎传》:“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 |
无敌于天下 |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
万人敌 | 指武艺高强,善于领兵以抵御万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
棋逢敌手 | 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 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
青春两敌 | 敌:相当。 两个人的年龄相当,都处于青春期。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1回:“妾承兄命,适事君王,妾自以为秦楚相当,青春两敌。” |
腼颜事敌 | 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 | |
势钧力敌 | 见“势均力敌”。 | 元《宋史・苏辙传》:“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 |
认敌为友 | 认敌人作为朋友。指人的思想糊涂,不分敌友。 | |
双拳不敌四手 | 一个人打不过众人。指寡不敌众。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 |
门户匹敌 | ||
敌力角气 | 以力气相斗。 | 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 敌:抵挡,抵抗。 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以实力相拼。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1卷:“钱镠与二钟商议道:‘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宜出奇兵应之。’” |
天下莫敌 | 见“天下无敌”。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
天下无敌 |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
富堪敌国 | 见“富可敌国”。 | 《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若库书吏役,反得富堪敌国,坐拥膏腴。” |
敌王所忾 | 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
料敌如神 | 料:预料。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
《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
因敌取粮 | 因:依靠;粮:粮食。 从敌人方面取得粮食等科物资。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 |
御敌于国门之外 | 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 将敌人阻挡在境外。 |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
诱敌深入 | 诱:引诱。 引诱敌人深深地进入我方利于围歼的地区。 |
毛泽东《论持久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 |
牛饩退敌 | 饩:活的牲口。 用牛羊击退敌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
料敌制胜 |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 先秦・孙武《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
出敌不意 |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
因敌取资 | 因:依,靠;资:财物,资用。 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
《北史・燕凤传》:“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
乘敌不虞 | 虞:料想。 军事上指乘敌人懈怠,采取某种敌人预料不到的行动。 |
《草庐经略》:兵者,机之行之者也。……速者乘彼不虞。 |
如临大敌 | 临:面对着。 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
《旧唐书・郑畋传》:“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
三拳难敌四手 | ||
因粮于敌 | 因:凭借。 从敌人处取得粮草。 |
《孙子・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敌的成语、带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