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敌的成语

带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乘敌之隙 乘:趁;隙:裂缝。
利用敌人的空子。
毛泽东《论持久战》:“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亲不敌贵 亲:亲戚;敌:相当;贵:地位。
亲情不能胜过职位的尊卑。形容人情淡薄。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21出:“杨妹丈是咱内亲,为何也不竟进?如今亲不敌贵了。”
富可敌国 敌:匹敌。
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势均力敌 敌:相当。
双方力量相等。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双拳不敌四手 一个人打不过众人。指寡不敌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
力钧势敌 同“力均势敌”。 《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因敌制胜 因:根据;制胜:取胜。
依据敌情变化,制定不同的作战策略而取得胜利。
《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乘敌不虞 虞:料想。
军事上指乘敌人懈怠,采取某种敌人预料不到的行动。
《草庐经略》:兵者,机之行之者也。……速者乘彼不虞。
一人敌 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抚 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因敌为资 犹因敌取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
表里受敌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艳美无敌 敌:匹敌。
明艳美丽,没有人与之媲美的。
唐・张泌《尸媚传・张庾》:“庾屣履听之,数青衣年十八九,艳美无敌。”
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棋逢敌手 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纵:放;数世:几世,长期;患:祸害。
一天放过敌人,会留下长期的祸害。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碱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设疑破敌 设:设置;破:攻下。
设置疑兵,迷惑敌人,寻机攻击。
门户匹敌
力敌万夫 敌:对抗;夫:成年男子。
形容勇力超人。
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扶毂。”
男不与妇敌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得罪了边氏,使她发起性来,‘男不与妇敌’,莫说被她咒骂不好应声,就是挥上几拳,打上几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无敌于天下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量敌用兵 量:估计;兵:兵力。
根据敌方的具体情况,使用自己的兵力。
大敌当前 当:面对、正在。
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万人敌 指武艺高强,善于领兵以抵御万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智均力敌 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料敌制胜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先秦・孙武《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出敌不意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枕戈待敌 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 《南齐书・褚渊传》:“结垒新亭,枕戈待敌……锋镝初交,元恶送首。”
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文友诗敌 敌:对手。
文中好友,诗中对手。
唐・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敌,幸也,亦不幸也。
背腹受敌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敌的成语、带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