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攻的成语

带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首尾夹攻 夹:从两个相反方面来的。
前后两方面同时攻击。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0回:“乾佑遣将,率精骑数万,从山南转出官军之后,首尾夹攻,官军骇乱,大败而奔。”
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当干部的才受压迫,才怕地主反攻倒算,才要躲出去。”
攻大磨坚 磨:物体相摩擦;坚:硬。
比喻艰辛。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攻大磨坚,莫能与之争。”
攻苦食淡 攻:做;若:艰苦;淡:清淡。
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其可背哉。”
禁攻寝兵 指止息战事。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以禁攻寝兵为务。”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攻其无备 其:代词,指敌人。
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难守易 比喻坚守以逸待劳 与攻取相比而较容易。 出自《战 国策・赵策三》。平原君请冯忌曰:“吾欲北伐上党,出兵攻燕,何如?”冯忌对曰:“不可。夫以秦将武安君公孙起乘七胜之威,而与马服之子战于长平之下,大败赵师,因以其余兵,围邯郸之城。赵以亡败之余众,收破军之敝守,而秦罢于邯郸之下,赵守而不可拔者,以攻难而守者易也。今赵非有七克之威也,而燕非有长平之祸也。今七败之祸未复,而欲以罢赵攻强燕,是使弱赵为强秦之所以攻,而使强燕为弱赵之所以守。而强秦以休兵承赵之敝,此乃强吴之所以亡,而弱越之所以霸。故臣未见燕之可攻也。”战国时 长平之役惨败后的赵国 想通过掠夺燕国国土 来弥补损失。赵国相国平原君就此问题 向大将冯忌征求意见。冯忌说秦国凭借七战七胜的军威 在长平之战后 乘胜围攻邯郸城 而我们只靠散兵败卒坚守 秦军不仅没有攻破反而消磨了锐气。这是什么缘故?就是由于攻起来难而守起来易。冯忌进而分析说 赵国既没有屡战屡胜之威风 而燕国也没有遭受像长平之战那样巨大的伤损拿我们疲惫不堪的军队 去攻打强燕 不仅占不到什么便宜 还会让强秦钻我们的空子。那样做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平原君赵胜觉著冯忌的话很有道理便取消了攻打燕国的想法。
进可以攻,据可以守 进:前进;退:退却;据:占据。
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
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得好,那是进可以攻,据可以守,游可以击,退可以走。”
车攻马同 攻:坚固精致;同:齐聚。
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
《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攻城夺地 攻:攻打,进攻。
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其:敌方;意:意料。
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近交远攻 谓与邻近者交好,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 清・夏燮《中西纪事・互市档案》:“如其怨恨有因,即可加意招徕,供我指臂,此近交远攻之计也。”
群起攻之 群:众人;攻:攻击。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攻:攻打;克:攻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驱羊攻虎 驱:赶。
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攻过箴阙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阙;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饥渴交攻 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 宋・洪迈《夷坚丁志・华阳洞门》:“右边石池,荷花方烂漫,虽饥渴交攻,而花与水皆不可及。”
腹背夹攻 腹背:比喻前后两面。
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1回:“进兵潍县西境,抄入青岛背后,以便腹背夹攻。”
攻心扼吭 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清・魏源《圣武纪》卷一:“先取山海关,则关外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攻城略地 略:掠夺。
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短针攻疽 攻:医治;疽:毒疮。
用短针去治疗毒疮。比喻措施不力,是不能取得效果的。
汉・桓宽《盐铁论・大论》:“设礼修文,有似穷医,欲以短针而攻疽。”
八攻八克 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什围伍攻 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 宋・秦观《李陵论》:“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攻疾防患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先秦・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攻的成语、带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