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支的成语

带支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乐不可支 支:支持、支撑。
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增收节支 增加收入,节约开支。
支策据梧 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晚年。后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入不支出 支:付出。
收入不够支付用度。
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贫……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寸木难支 寸木难以支撑坍塌的大厦。比喻国家衰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 《文中子・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不蔓不支 蔓:藤蔓,引伸为蔓延。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
欧阳予倩《谈昆剧和长生殿>的演出》:“现在台上演的把熊友惠和侯三姑的一般情节删去,只留熊友兰与苏戍娟的一条线,干干净净八场戏,不蔓不支,我以为异常好。”
东支西吾 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下第三局时,频频以目送情。小道人会意,仍旧东支西吾,让他过去。”
支分族解 见“支分节解”。 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病骨支离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
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宋・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空头支票 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
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
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强本弱支 见“强本弱枝”。 北宋《新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支,自古常事。”
左支右绌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独力难支 独:单独。
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明・郭勋《英烈传》第23回:“那吕珍探知援兵已散,思量独力难支,便开门冲阵逃走。”
胡支扯叶 见“胡枝扯叶”。
七支八搭 ①随意瞎扯。②谓不团结。
支叶扶疏 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东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
支分节解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一柱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崩溃的形势不是一个人所能挽救的。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肤末支离 肤浅琐碎。 清・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独立难支 独:单独;独立:不依赖外力。
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清・无名氏《说唐》第55回:“雄信闻言大怒,想众将都已杀尽,独立难支,遂叫一声:‘罢了!’”
左支右捂 支:支撑。
撑住左边,挡住右边。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顾此失彼。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今之描诗者,东拉西扯,左支右捂,都从故纸堆来,不从性情流出,是以手代心也。”
支离繁碎 支离:分散。
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左支右吾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
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元《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
支离臃肿 支离:残缺;臃肿:过度肥胖。
形体残缺而又肥胖。形容非常丑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夏侯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臃肿之鉴也。
支离破碎 支离:分散。
形容散乱不整;残缺不全。
元・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左支右调 谓支吾搪塞。 清・孔尚任《桃花扇・投猿》:“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语言多虚冒,凭空何处军粮到。无端左支右调,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盗。”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力不能支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支的成语、带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