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擿的成语
带擿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声偶擿裂 | 偶:成对;擿:选取。 形容文章的句子两两并列,声调平仄相对及选用古人的好句子。 |
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
理冤擿伏 | 理:治理;擿伏:揭发隐秘的坏事。 伸雪冤屈,揭发隐秘的坏事。 |
明・徐渭《女状元》第四出:“这三起事都问得绝妙,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 |
发奸擿伏 | 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
发擿奸伏 | 发:揭发。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
擿抉细微 | 擿抉:挑剔。 挑剔细微小事,专指小毛病,。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
擿埴索途 | 见“擿埴索涂”。 | |
发隐擿伏 |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
抉瑕擿衅 | 抉:挑出;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擿:揭发;衅:嫌隙,破绽。 形容寻求缺点和破绽,故意挑剔。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元传》:“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弘美;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
擿植索涂 | 见“擿埴索涂”。 | 唐・段成式《酉阳杂姐续集・支诺皋上》:“方之蒙袂辑履,有愤于黔娄,擿植索涂,见称于扬子,差不同耳。” |
擿埴索涂 | 擿埴:敲地;索:探求;涂:道路。 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擿伏发隐 | 擿:揭露。 伏:隐藏。 发:揭发。 隐:隐蔽。 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莅任之后,擿伏发隐,不畏豪横,不上半年,治得县中奸尻敛迹,盗贼潜踪,人民悦服。” |
擿伏发奸 | 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 | |
搜章擿句 | 谓搜求摘取片断的文句。 | 北宋《新唐书・段秀实传》:“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
擿奸发伏 | 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
擒奸擿伏 | 捕捉奸人,揭发隐恶。 | 《纪闻・苏无名》:“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
冥行擿埴 | 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 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擿埴冥行 | 擿埴:敲地。 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
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岂日本语通儒其材力必不汉人若?正由素未识字,故擿埴冥行如此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擿的成语、带擿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