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摩的成语

带摩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泛浩摩苍 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语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
语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摩肩接毂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
刮摩淬励 刮摩:磋商,磨炼兵器。
比喻在学术上商讨研究,刻苦钻研。
《元史・吴师道传》:仍幡然有志于为己之学,刮摩淬励,日长月益。
踵接肩摩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摩肩接踵 摩:接触;踵:脚跟。
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摩顶放踵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肩摩毂接 肩相摩,毂相接。本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后亦借指人才辈出,络绎不绝。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肩摩毂接,竞爽一时,殆古今所罕也。”
肩摩踵接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幽怪二》:“终日人鬼杂处,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闻问。”
摩肩擦背 摩:摩擦。
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拥挤。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69回:“行至大街,就见那些人摩肩擦背,搀老扶幼,全是瞧擂台去的。”
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明・宋濂《赠传神陈德颜序》:“余自近岁以来,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谢绝已久。”
摩天碍日 摩:接触;碍:遮蔽。
形容山的高大。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忽又见一座高山,真是摩天碍日。”
心摩意揣 摩:揣测;揣:量度。
用心揣摩测度。
唐・薛逢《上中书李舍人启》:“心摩意揣,虑计神筹。”
摩砺以须 见“摩厉以须”。 唐・白居易《重序》:“盖示余勇,摩砺以须我耳。”
历世摩钝 亦作“历世磨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
摩肩击毂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摩顶至踵 犹摩顶放踵。 南朝・陈・沈炯《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摩顶至踵之恩,能不沥肝抽肠,共诛奸逆。”
肩摩毂击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
搦朽摩钝 钝:不锋利。
形容事物的锐气都被磨灭了。
汉・班固《答宾戏》:当此之时,搦朽摩钝,铅刀皆能一断。
摩天大楼
摩挲赏鉴 摩挲:用手抚摸;赏鉴:欣赏鉴别。
用手抚摸着欣赏鉴别。形容对古董、书画、工艺美术品等的喜爱和欣赏。
摩顶至足 犹摩顶放踵。 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毂击肩摩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临葘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摩肩如云 摩:摩擦。
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捐躯摩顶 摩:通“磨”,消耗;顶:指头颅。
指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生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不思捐躯摩顶以报万一,反恣胸臆擅作威福。
袂接肩摩 袂:袖子。
衣袖相连,肩膀相触。形容人非常多。
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其他智士谋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数。”
击毂摩肩 形容车马众多。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摩肩继踵 继:连续,紧接着。
参见[摩肩接踵]。
砺世摩钝 见“砺世磨钝”。 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则人主之名器爵深,所以砺世摩钝者废矣。”
摩乾轧坤 乾、坤:天、地;轧:压。
指顶天立地。
明・刘基《龙虎台赋》:于赫龙虎之台,摩塌轧坤。魁群山而独尊。
摩厉以需 见“摩厉以须”。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茞》:“媳妇有妖胎,会将摩厉以需,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摩的成语、带摩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