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摇的成语

带摇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行迈:走路;靡靡:行步迟缓;摇摇:心神不安。
走路慢吞吞,心中摇荡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风雨摇摆 在风雨中飘荡不安,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举手摇足 摇足:晃脚。
举举手,晃晃脚。比喻时间短促。
明・归有光《送太仓守熊侯之任光州序》:若军兴之际,赏罚注措,一举手摇足之间,而死生存亡于是焉系。
神摇意夺 神:精神;意:心意;摇、夺:形容不能自持。
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
倾摇懈弛 心绪不宁,精神懈怠。 宋・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倾摇懈弛无忧且勤之心。”
呐喊摇旗 参见[摇旗呐喊]。
摇席破座 谓在饮宴中中途离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哥哥,你不达理!这般御酒不吃,摇席破座的,且去看甚么哩?”
摇钱之树 旧时传说中的一种宝树,一摇钱就掉下来。比喻能够用来获取源源不断钱财的人或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只是你的娘,把你当个摇钱之树,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
摇曳多姿 形容摆动的姿态变化多,优美动人。
心旌摇曳 旌:旗子;摇曳:摆动。
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心摇摇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摇摆不定 指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 周恩来《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
招摇过市 大摇大摆地走过大街。比喻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显示声势;惹人注意。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摇唇鼓喙 犹言摇唇鼓舌。 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胆战心摇 同“胆战心惊”。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
摇头掉尾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六: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海沸山摇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明・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过市招摇 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摇唇弄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00回:“你休要摇唇弄舌,你纪大太爷是安善良民,守分百姓,岂可同贼人为伍?”
扶摇万里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
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摇头晃脑 晃:摇动。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左右摇摆 左右来回游移。比喻思想观点等游移不定。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
摇山振岳 岳:高大的山。
把高山都振动了。形容气势很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大开,两边灯火,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
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毫不动摇 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 毛泽东《愚公移山》:“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风举云摇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汉・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唐・王勃《九成宫颂》:“风举云摇,历神都而一憩。”
摇头麰尾 见“摇头摆尾”。
摇摇欲堕 摇摇:摇动,摇晃;堕:落下。
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撞骗招摇 参见[招摇撞骗]。
摇头穢脑 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地动山摇 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摇的成语、带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