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措的成语

带措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措心积虑 犹言处心积虑。谓长久考虑在心。 宋・何坦《西畴常言》:“逮迹其自为,则因循惰弛,罕克自强,措心积虑,甘心为小人,而不以为病。”
茫然不知所措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措:筹划,安排。
形容没有主意,不知怎么办才好。
明・王阳明《传习录・答顾东挢书》:今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使初学之士,尚未能不贰其心者。而遽责之以圣人生知安行之事。如捕风捉影,茫然莫知所措。
张皇失措 惊慌得不知怎么才好。 元・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无所措手 见“无所错手足”。 元《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靡不所措 靡:不;措:处理。
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晋・元帝《改元赦令》:惠怀多难,帝主不造,夷狄豺狼,肆其暴乱,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措不当 举措:举动,措置。
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遣辞措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举措必当 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
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拱手无措
慌张失措 慌张:惊慌失措。
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断然措施 断然:果断坚决。
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手足失措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穷措大 措大:醋大,指读书人。
穷困的读书人。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而鳃鳃然羡于穷措大,能勿愧乎!”
张徨失措 见“张皇失措”。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措手不及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
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莫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靡知所措 靡:无、不。
措:处理。
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
刑措不用 措:设置,设施。
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莫措手足 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措置失宜 措置:布置安排;宜:合适,适当。
安排处理事情不妥当。
进退失措 见“进退无措”。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用心措意 指存心留意。 汉・王充《论衡・间时》:用心措意,何其不平也。
张皇莫措 张皇:慌张。
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里有妇人饮此者,方张皇莫措,忽一媪排闼人曰:‘可急取隔壁卖豆腐家所磨豆浆灌之。’”
措置有方 措置:安排;方:条理。
处理事务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女子见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无主,放心随他去。”
举措不定 举措:行动。
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犹豫不决。
张慌失措 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茫然失措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元《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措的成语、带措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