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掉的成语

带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末大不掉 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花马掉嘴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运掉自如 谓运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练自然。 王国维《人间词话》五三:“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
攀今掉古 同“攀今吊古”。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更兼他腹中全无滴墨,纸上难成片语,偏好攀今掉古,卖弄才学。”
弄鬼掉猴 比喻调皮捣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掉:摇动。
树梢茂盛,主干就会折断,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掉头不顾 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
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
宋・刘过《沁园春・寄辛丞旨,时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不见棺材不掉泪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浩然《艳阳天》第52章:“这家伙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张口掉舌 谓发表言论。 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俯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尾大不掉 掉:摇动。
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掉头而去
惊心掉胆 惊:惊吓;掉:恐惧,战栗。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掉胆。”
掉头鼠窜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摇头掉尾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六: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掉三寸舌 掉:摆动,摇。
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掉臂不顾 掉:摆动。
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掉嘴弄舌 掉:摇动;弄:耍弄,播弄。
指吵架。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六卷:“况且他是卖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至相争。”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掉以轻心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
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摇嘴掉舌 犹摇唇鼓舌。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笑掉大牙
脱皮掉肉 指卖命。 崔巍《爱与恨》:“老头子一辈为小梁庄群众起早搭黑,脱皮掉肉奔波,哪天黑来不熬到鸡儿叫。”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掉的成语、带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