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据的成语
带据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5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神必据我 | 据:保佑。 旧指神道一定保佑我。 |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
| 凭几据杖 |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
| 凿凿可据 | 凿凿:确实。 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
| 据理力争 | 据:依据;按照。 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
北齐 魏收《魏书・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
| 熊据虎跱 |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 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 |
| 负衡据鼎 |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
| 据经引传 | 据:依据;引:援引。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
明・李贽《焚书・书答・复宋太守》: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以骇愕,故凡论说,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焉耳。 |
| 据高临下 |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
| 言必有据 |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 说话必定有依据。 |
鲁迅《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 进退亡据 | 同“进退无据”。 | 《魏书・袁翻传》:“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进退亡据,何用经通?” |
| 败绩失据 | 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
| 雄辩强据 | 雄:宏大。 雄健的辩论,强有力的证据。 |
宋・王令《代韩愈答柳宗元示浩初序书》:“闻得子厚文,皆雄辩强据,泥渊衍长。” |
| 进退无据 |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 《后汉书・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
| 引经据礼 | 引: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
元《宋史・刘珙传》: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 |
| 不足为据 | 足:够得上;据:证据。 不能作为依据。 |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 窃据要津 | 比喻用阴谋手段占据重要的职位。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若夫暗藏之汪精卫则招摇过市,窃据要津;匿影藏形,深入社会。” |
| 据鞍顾眄 | 顾眄:回头看。 在马背上回头看。形容年老而壮志不衰。 |
《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拒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地。’ |
| 根据盘互 | 见“根据盘互”。 |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殿中宿卫,易以私人,根据盘互,纵恣日甚。” |
| 被甲据鞍 | 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 《後汉书・马援传》载:汉・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 ‘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
| 援经据典 | 援: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
《后汉书・荀爽传》: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 |
| 无凭无据 | 没有凭证和根据。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只要梦翁把用他的钱给了他,其余无凭无据的事,也断不能容他放肆。” |
| 据图刎首 | 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 《文子・上义》:“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 |
| 鹊巢鸠据 | 同“鹊巢鸠居”。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鬼求人》:“夫鹊巢鸠据,事理本直。” |
| 鲸吞虎据 | 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 |
《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
| 有根有据 | 有根据,不是凭空捏造。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八回:“郑恩听了这一席话,欲待不信,这卖油梆子现在,是他掐算出来的,似乎有根有据,怎么不信?” |
| 据本生利 | 根据本钱的多少来获取利息。 | 《周礼・地官泉府》:凡民之贷,以国服为之息。疏曰:‘贷者,即今之举物生利,所出之利,各以其于国服事之税为息也。’周时,不据其赢多少,据本征利。 |
| 据梧而瞑 | 梧:梧树;瞑:休息。 靠着梧树休息。形容极其疲倦劳累的样子。 |
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郭象注:故知尽虑穷,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瞑。 |
| 神魂失据 | 神魂:神志;据:依托。 形容神志失去常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是夜多浑虫醉倒在坑,二鼓人定,贾琏便溜进来相会,一见面早已神魂失据!” |
| 虎据龙蟠 |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 北周 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
| 引经据义 | 引: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
《后汉书・荀爽传》: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据的成语、带据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