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捐的成语

带捐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捐躯报国 捐躯:舍弃生命。
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苛捐杂税 苛:苛细、繁重;杂:多种多样的。
指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而强行征收的苛细繁重的捐税。
郭沫若《天地玄黄・拙劣的犯罪》:“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购买力减低了。”
顶踵尽捐 犹言顶踵捐糜。
捐身徇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顶踵捐糜 谓捐躯,牺牲。
粉骨捐躯 指粉身碎骨,献出生命。 唐・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骨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捐躯济难 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
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难。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捐忿弃瑕 忿:怨恨。
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
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捐躯殒首 捐躯:牺牲生命;殒:坠落。
舍弃身躯,抛弃头颅。形容不惜牺牲生命。
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捐华务实 捐:舍弃;务:勉力从事。
抛弃浮华,务求朴实。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捐除成见 捐,舍弃。成见,心里已决定,不易变更的主观看法。表示抛弃自己原有的意见,而容纳他人的看法。又作“捐弃成见”。 袁枚答章观察招饮书:“捐除成见,静候报章。”
捐躯赴难 躯:身体。
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国无捐瘠 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
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汉书・食货志》: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蓄积多而备先具也。
秋毫见捐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秋扇见捐 见:被;捐:弃。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捐残去杀 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纨扇之捐 捐:弃。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捐躯殉国 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
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捐生殉国 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
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
捐生:舍弃生命。
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
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削迹捐势 削迹:匿迹;捐:舍弃。
隐匿踪迹,舍弃权势。旧指隐居。
战国・庄子《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捐躯摩顶 摩:通“磨”,消耗;顶:指头颅。
指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生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不思捐躯摩顶以报万一,反恣胸臆擅作威福。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
为国家牺牲生命。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矢志捐躯 矢:通“誓”,发誓;捐躯:牺牲生命。
立志牺牲而不屈服。
《清史稿・尚可喜传》:“惟知矢志捐躯,保国岭南,以表臣始终之诚。”
捐金抵璧 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
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捐本逐末 捐:抛弃;逐:追逐。
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北史・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捐金沉珠 捐:舍弃,将金子丢弃在山中,将珠宝掷于湖水中。
形容不贪图钱财,不奢求富贵。
汉・陆贾《新语・术事》:“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绝琦玮之情。”汉・班固《东都赋》:捐金于山,沉珠于渊。
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捐:舍弃,抛弃。
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捐的成语、带捐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