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挫的成语

带挫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锋芒挫缩 锋芒:刀或剑的尖端,比喻事物的尖锐部分;挫:挫折;缩:后退。
指人的锐气才干受挫折而后退。
《后汉书・袁绍传》:赞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铿锵顿挫 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了。”
钝兵挫锐 钝:锋刃不利,引申为疲惫;兵:军队;挫:挫伤;锐:锋利,指锐气。
军队疲惫,锐气挫伤。
《孙子兵法・作战篇》:久则钝兵挫锐。
沉郁顿挫 郁:低沉郁积。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百挫不折 见“百折不挠”。宋·魏了翁《兴元府新作张魏公虞雍公祠堂记》:“而正国救民之心,之死靡他……轧轧忠愤,~。
”。
锐挫气索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任举败没,锐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
挫骨扬灰 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陷坚挫锐 陷坚:攻破敌阵;挫锐:挫败敌人锐气。
攻陷敌阵,挫敌锐气。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铿镪顿挫 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抑扬顿挫 抑:降低;挫:转折。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兵挫地削 挫:失败;削:割。
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锐挫望绝 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前戈矛,后邪许,得险即守,寸步而前,而后苗锐挫望绝,薪烬焰息,堤塞水止。”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挫的成语、带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