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挂的成语

带挂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挂冠归里
无挂无碍 见“无罣无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
神武挂冠 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 隐逸传下 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一丝不挂 原为佛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 宋・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张灯挂彩 张:挂上;灯:灯笼;彩:彩带。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喜庆的景象。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0回:“老两口坐在张灯挂彩棚下,吃一杯乡党庆寿酒。”
松枝挂剑 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披红挂彩 披红绸和彩帛,以示荣宠、慰劳或喜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郡买办物件。”
封刀挂剑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何足挂齿 挂齿:放在嘴里说。
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
东汉・班固《汉书・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北宋《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牵五挂四 谓接连不断。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挂席为门 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载: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
行香挂牌 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
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封金挂印 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挂冠归隐 冠:帽子,官帽。
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
鲁迅《理水》:“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
牵四挂五 牵:牵扯,连带。
指许多人或事互相牵连,关系复杂。
对景挂画 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黄昏二字,虽是对景挂画,就只可惜是个俗语。”
强盗挂念珠 念珠:信佛的人念佛时用的数珠。
形容假装行善。
挂一漏万 只说到一点;漏掉极多。形容列举不全;漏掉极多。 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心无挂碍 挂碍:牵挂。
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羚羊挂角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
披红挂绿 披:穿着。
穿着鲜艳的服装或带有喜庆气氛的装饰。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4回:“你这臭淫妇,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红挂绿是为什么?”
挂冠归去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
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
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西汉・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挂冠而归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
脱下官帽随即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
挂冠求去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
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挂肠悬胆 形容担忧,放不下心来。 元・柯丹邱《荆钗记・合卺》:送荆钗只愁富室褒谈,良媒竟没一句回俺,反教娘挂肠悬胆。
寸丝不挂 ①形容赤身裸体。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无牵挂。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挂的成语、带挂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