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拾的成语

带拾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钓名拾紫 钓:捞取;紫:指贵官的印绶或服饰的颜色。
比喻运用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和官职。
唐・骆宾王《叙寄员半千》: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俯拾即是 俯:低头;弯腰;即:就。
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俯拾青紫 俯:屈身,低头;青紫:古代公卿服饰,借指高官显宦。
指轻易得到高官显宦。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俯拾皆是 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
俛拾仰取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
涂不拾遗 涂:通“途”,道路。
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不堪收拾 堪:可;收拾:整理,整顿。
无法整顿。
孙荪《云赋》:“这时的乌云已经弹尽粮绝,几小时以前乌合起来的兵马,现在是丧魂失魄,溃不成军,大有不堪收拾之状了。”
拾陈蹈故 因袭陈词滥调。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观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陈蹈故。”
收拾余烬,背城借一 收拾:收聚,整理;余烬:火烧后的残留物,指残兵;借一:借此一战。
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仰取俯拾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如拾地芥 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东汉・班固《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春秋・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拾人牙慧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
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拾带重还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拾人唾涕 见“拾人涕唾”。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集录三》:“胡元瑞评诸家云:欧陈率是记事……刘贡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易如拾芥 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语出《汉书・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道无拾遗 同“道不拾遗”。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拾人牙后 拾:捡取;牙后:指别人说过的话。
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坠欢可拾 坠欢:指失去的宠爱或欢乐;拾:捡起来。
指重寻旧好。
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
一发不可收拾 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
拾遗:补录遗漏。
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晋书・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拾芥,磁石引针。”
引针拾芥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
”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语出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拾金不昧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清・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路不拾遗 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坠欢重拾
拾人涕唾 涕唾:鼻涕唾沫。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仰拾俯取 见“仰取俯拾”。 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拾俯取仍贪饕。”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拾的成语、带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