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招的成语
带招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目挑心招 | 挑:挑逗;招:指勾引。 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
招魂扬幡 | 魂:灵魂;招魂:招回灵魂;幡: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的旗子。 比喻为死亡的旧事物复活进行鼓吹。 |
|
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招贤纳士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花枝招颭 |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同“花枝招展”。 |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女子的尖尖趫趫,凤头一对,露在汀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颭一般。” |
招风惹草 | 比喻招惹是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招风惹草的呢?” |
树大招风 | 树大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引人注意;容易招惹是非。 | 明・吴承恩《西游记》:“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
招贤下士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于是宣王招贤下士,疏远嬖佞……齐国大治。” |
挖耳当招 | 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
招蜂引蝶 | 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别人的注意。 | 叶文玲《独特的歌》:“没准是很爱卖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对不起,本人向来深恶痛绝。” |
惹罪招愆 | 愆:过失。 给自己招致罪过。 |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倘或取受了百姓钱,违负了帝王室,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久以后,市曹中,遭着刑宪。 |
招门纳婿 | 招门:招进门。 旧时男子家贫,女家无子,招以为婿。 |
老舍《骆驼祥子》:“刘老头儿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 |
招之不来 | 招:招呼。 听到招呼不过来。形容人个性强,不轻易听命于他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红旗招展 | 招展:飘动。 形容气势壮大,场面热烈。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 |
惹祸招灾 | 给自己引来麻烦。 | 元・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
花枝招飐 | 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那女子的尖尖跷跷风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飐一般。” |
招之即来 | 一招手就过来。比喻随时听众召唤。也比喻指挥自如。 | 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惟世臣,巨室为能。 |
过市招摇 | 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
扬幡招魂 | 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 |
惹事招非 | 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 | 元・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
金字招牌 | 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 | 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
撞骗招摇 | 参见[招摇撞骗]。 | |
招风惹雨 | 见“招风惹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
招是生非 | 见“招是惹非”。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
招降纳叛 | 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 《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
招权纳赂 | 见“招权纳贿”。 | 《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
招亡纳叛 |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
招是搬非 |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
惹灾招祸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
谦受益,满招损 | 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招的成语、带招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