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拔的成语

带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济贫拔苦 指救援贫苦人家。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讲经文》:“常行慈悲,济贫拔苦,归将有余数不足者,将安乐施厄者。”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出类拔群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
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唐・姚思廉《梁书・刘显传》:“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
拔地参天 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
参天:高耸到空中。
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
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西汉・戴圣《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超群拔萃 超群:超出众人;拔:超出;拔萃:才具特出。
出类拔萃,形容超越寻常,杰出。
明・宋濂《灵隐大师复公文集》序:“至于歧阳有凤,则超群拔萃,其动物中之至文者欤?”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拔类超群 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拔山扛鼎 拔:拔起来。
扛:两手举起。
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
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拔地而起 拔:动词,意思是陡然耸立;拔地:在地面上陡然耸立。
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矗起。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
不攻自拔 拔:攻破。
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抽丁拔楔 比喻解决疑难。丁,“钉”的古字。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抽丁拔楔。”一本作“抽丁抽楔”。
虎口拔须 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想从虎口拔毛。”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
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宋・李昉《太平广记》第14卷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吹灯拔蜡 比喻垮台;散伙。 杨朔《春子姑娘》:“鬼子也不长了,眼看就要吹灯拔蜡了。”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宋・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余乡常有飓风,但初来声势颇恶,与三州不异,人家即曰:‘报起矣!’有顷则亦蜚瓦拔木,无所不至。”
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顾指则风云总至,回眸而山岳削平,虽复旗鼓所临,有征无战。”
拔赵易汉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见“拔赵帜易汉帜”。
力可拔山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超尘拔俗 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拔:超出。
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
宋・黄庭坚《与王周彦长书》:“盖登太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也。企而慕者,高而远虽其不逮,犹足以超世拔俗矣。”
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反首拔舍 反首:头发散乱下垂;拔舍:拔去杂草,就地宿营。
形容军队战败后的狼狈状况。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不拔一毛 形容非常吝啬。 宋・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拔剑论功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拔树搜根 比喻追究到底,彻底查问。 见“拔树寻根”。
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投石拔距 见“投石超距”。 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一毛不拔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拔的成语、带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