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拒的成语
带拒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螳臂拒轮 | 同“螳螂拒辙”。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 ”。 |
|
拒虎进狼 |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
虫臂拒辙 | 拒:抵抗;辙:车轮痕迹,指车。 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 |
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
拒人于千里之外 |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
引狼拒虎 | 见“引虎拒狼”。 |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
来者不拒 | 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 坦白:无隐瞒。 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 |
毛泽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
螳螂拒辙 |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唐・刘知幾《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
拒之门外 | 拒:拒绝。 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
来者勿拒 | 见“来者不拒”。 |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令戎于潜。”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
不可抗拒 | 不能抵抗并拒绝。 |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
拒狼进虎 | 见“拒虎进狼”。 | 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
严词拒绝 | 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
深闭固拒 | 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 清・魏源《拟进呈序》:“以金匮石室进呈乙览之书而视同阴谋,深闭固拒。” |
引虎拒狼 |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 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
饰非拒谏 | 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 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
《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
投梭之拒 | 见“投梭折齿”。 | 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
拒谏饰非 | 谏:劝告;饰:遮掩;遮盖;非:错误。 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
荀况《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
拒人千里 |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拒的成语、带拒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