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折的成语

带折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九折臂 九:泛指多次;折:断。
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战国・楚 屈原 《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隐晦曲折 意思含糊晦涩;转弯抹角。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隐晦:不明显;曲折:转弯抹角。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摧折恶类 摧折:折断。
打击丑恶的事物。
《后汉书・朱晖传》:摧折恶类。
将功折过 同“将功折罪”。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折足覆餗 《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折锐摧矜 锐:锐利;矜:自尊自大。
锐气和自尊遭到了打击。
《楚辞・九叹・忧苦)》: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氾滥兮。
折冲御侮 语本《诗 大雅 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
”后用以谓抗击敌人。
语本《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
栋折榱坏 犹栋折榱崩。比喻倾覆。 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栋折榱坏,同受倾压,故不避斧钺之诛,犯冒越之罪,统筹大局,为我皇上陈上。”
千磨百折 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 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
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
五斗:五斗米。
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樽俎折冲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谓击退敌军。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御侮折冲 折冲:指抵御敌人。
指抗拒敌人的进攻。
《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
折冲尊俎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百折千回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 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
栋折榱崩 榱:椽子。
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
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百般折磨 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宋・李昉《太平广记・精察二・孟简》:“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并且怀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万折必东 河流不论有多少曲折,最后都东流入海。比喻事物不管有什么曲折,总要按着应有的规律发展。 《荀子・宥坐》: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百败不折 折:屈服。
即使失败100次也绝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百败而不折者,诚有以合于天人之心也。”
桂折一枝 喻登科及第。 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尊俎折冲 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后以“尊俎折冲”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
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折矩周规 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 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攀花折柳 喻狎妓。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则为我攀花折柳,致令的有国难投。”
鼎折覆餸 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餸,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掉:摇动。
树梢茂盛,主干就会折断,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栋榱崩折 栋:正梁;榱:椽子;崩:崩坏;折:折断。
梁椽毁坏,指房屋倒塌,多比喻国家或政权倾覆。
清・汪琬《前明兵科右给事中吴公墓志铭》:“栋榱崩折,势莫能支。”
月中折桂 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
鼎折餗覆 见“鼎折覆餗”。 参见“鼎折覆餗”。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折的成语、带折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