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抑的成语
带抑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按行自抑 | 按:克制。 约束自己的行为。 |
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
诌上抑下 | 谄:讨好,奉承。 讨好上司,压制下级。《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 |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
屈心抑志 | 比喻精神和志向都受到压抑。 | 战国・楚・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务本抑末 |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 《汉书・郑弘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
谄上抑下 | 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 |
崇本抑末 |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
欲扬先抑 | 要发扬、放开但先控制、压抑。 | 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
谦光自抑 | 谦光:谦虚退让的风度。 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 |
《周易・谦》:“谦尊而光。”晋・陆云《赠顾尚书》:谦光自抑,厥辉愈扬。 |
抑扬顿挫 | 抑:降低;挫:转折。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
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重此抑彼 | 重:重视;抑:压制,贬低。 重视这个,压制那个。指待人或处事不公平。 |
|
抑郁寡欢 | 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 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
情不可抑 | ||
抑强扶弱 | 抑:压制;扶:帮助。 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于是勾践抑强扶弱,绝恶反之于善。” |
抑塞磊落 | 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 | 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
潜遁幽抑 | 潜遁:隐匿、躲藏;幽抑:幽居。 逃避世俗,过隐居生活。 |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
抑郁不平 | 抑郁:压抑郁闷。 内心压抑郁闷,心中愤愤不平。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4回:“只这七个字,那种抑郁不平之气,也就可想了。” |
扶弱抑强 | 扶助弱小,压制强暴。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
扬清抑浊 | 犹扬清激浊。 |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抑的成语、带抑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