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托的成语

带托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徒托空言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托妻寄子 托:请托。
将妻子儿女送到别人家寄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是闻得老夫虚名,欲待托妻寄子。”
谬托知己 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造端托始 造:开始。
指首先倡导。
明・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吾惟尽造端托始之意,使后人可继而已者是也。”
属托不行 属:通“嘱”,托付。
请托为其谋利,行不通。形容为官清正,大公无私。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托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托骥之蝇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后汉书・隗器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绝群也,’见敞传。”
托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合盘托出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地部・婚姻》:“鄙夫欣羡之眼,败家妇不足之心,合盘托出。”
托诸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负图之托 托:委托。
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章传论》:“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
烘托渲染 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
六尺之托 托:委托。
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假名托姓 冒充别人姓名。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3回:“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托于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托物感怀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船骥之托 船骥:船只和千里马;托:信托。
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
《吕氏春秋・知度》: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
托物寓兴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宣和画谱・文同》:“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
托物喻志 借事物以寄托自己远大的志向。
指亲托故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全盘托出 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元・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十六:“今日特为你起模画样,和盘托出。”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一旦接受他人的请托,就应该自始至终将其所托之事完成。今人多作“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金瓶梅第五十六回:“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我今日好歹要大官人助你些就是了。”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回:“女待诏道:『说来果忒希奇,忒好笑。我若不说,便不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托物连类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托物引类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宋・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攀龙托凤 攀:高攀,接近;托:依附。
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放心托胆 形容毫无顾虑。 《何典》第七回:“赶茶娘只道师姑为女子所做,既然修行念佛,自当谨守清规;故放心托胆,打发女儿去。”
和盘托出 和:连同。
(端东西时)连盘子全部拿出来。后比喻毫不隐瞒;全部说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与王孙。”
托物陈喻 借事物设喻。 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展转推托 展转:同“辗转”,循环反复;推托:借故推延。
指一再拖延推辞。
明・瞿佑《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展转推托,遂及半年。”
设言托意 托:寄托。
用言语寄寓心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人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托的成语、带托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