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才的成语
带才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9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扬己露才 | 露:显露;扬:表现。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秀才造反 | 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比喻软弱无力;难以成功。秀才:旧时一般儒生的泛称;造反:反叛朝廷。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凡才浅识 | 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 清・陈用光《上翁学士书》:“用光凡才浅识,无所比数。” |
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 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抱才而困 | 很有都能而得不到重用,处境困窘。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至于长者长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怅然有感。 |
卓伟之才 | 卓伟:卓越伟大。 指杰出的人才。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戴赫烈之宠,体卓伟之才。” |
才思敏捷 | 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 | |
吐凤之才 | 形容写作技巧极高。也比喻精于写作的人。 |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
希世之才 | 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欲解倒悬之厄,须杖希世之才。” |
才兼文武 |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
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唐・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
德薄才鲜 | 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 |
宏才大略 |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 宋・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
才堪倚马 | 同“才高倚马”。明 阮大铖《燕子笺.诰圆》:“兹尔羽林都尉霍都梁,才堪倚马,梦可兆熊。 ”。 |
|
贤才君子 | 指有才有德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
任重才轻 |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 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 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洛阳才子 |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
自恃其才 | 侍:依赖;其:他的。 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
露才扬己 |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汉・班固《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唯才是举 |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 |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高才大学 | 高才:才能杰出。 大学:学识渊博。 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才大心细 | 才:才能。 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0回:“加写‘才大心细,能负责任’两考语。” |
人才难得 | 难:困难,不容易。 得:获得。 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
宋・苏轼《谢宣召入院状》:“首择辅臣,次求法从,知人才之难得,采虚名而用。” |
宋才潘面 | 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
才疏学浅 |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 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
元・柯丹邱《荆钗记・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
怀才抱器 | 见“怀材抱器”。 | 唐・唐彦谦《楼上偶题》诗:“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
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
才过屈宋 | 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 比喻文才极高。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词:“道出羲黄,才过屈宋,空有名垂古。 ”。 |
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
仙才鬼才 | 仙、鬼:比喻非凡。 指才华杰出非凡的李白和李贺。 |
宋・阮阅《诗话总龟》:“宋景文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才的成语、带才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