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才的成语
带才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9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才人行短 | 才人:有才学的人;行:品行;短:缺陷。 有才学的人在品行上不免有所缺陷。 |
清・陈森《品花宝鉴》:本知道是个风流夫婿,却不道是这样轻薄,应着一句常说的话:‘才人行短了。’ |
文选烂,秀才半 | 文选:指《昭明文选》。 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
通才练识 |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 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
贤才君子 | 指有才有德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
才高气清 | 才:才能;气:气质。 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 |
唐・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
多艺多才 | 见“多才多艺”。 | 《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 |
八斗才 | 常用于称赞才华出众,有时用作对文人学士的恭维语。 | 1. 唐.李延寿撰《南史.谢灵运传》:“谢灵运云:‘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三国魏曹植字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博识安足继之。’”2. 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才共用一斗。’”3. 唐.李商隐《可叹》诗:“宓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名。早见于屈原《离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唐.司马贞《索隐》引如夏侯惇曰:‘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坐愁芝田馆,用尽陈王(曹植为陈思王)八斗才。”(《李义山诗集》卷五)。 |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 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洛阳才子 |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
才兼文武 |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
吐凤之才 | 形容写作技巧极高。也比喻精于写作的人。 |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
才疏智浅 | 才:才能;疏:稀少;智:智慧。 才识不高,智力短浅。用作自谦之词。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 |
才多识寡 | 才:才识。 识:见识。 寡:少。 天资高,但见识少。 |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尺二秀才 |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
才子佳人 | 才子:有文学才华的男人;佳人:容貌美丽的女子。 有才学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旧时指才华杰出的男子与容貌秀美的女子。旧时多指有爱情关系或婚姻关系匹配相当的男女。 |
宋・晁补之《鹧鸪天》词:“夕阳荒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
才贯二酉 |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 |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
宏才大略 |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 宋・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
才艺卓绝 | 才:才能;艺:技艺;卓绝:无可比拟。 才能技艺高超无比。 |
汉・桓谭《新论・思慎》:“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
惊才绝绝 |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绝,难与并能矣。 |
才为世出 | ||
行短才高 |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
玉尺量才 |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
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
斗筲之才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 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
宋・苏轼《商鞅论》:“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无足言者。” |
高才大学 | 高才:才能杰出。 大学:学识渊博。 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量才器使 | 谓量才使用。 | 邹鲁《中国同盟会》:“军到即降者,保护其身家,愿留营者,量才器使;愿还乡者,厚给资斧,护送归乡。” |
小才大用 | 才:人才;用:任用。 以小才而任大事。指才能和担当的职务不相称。 |
唐・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诗:“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
济世之才 | 济:救。 具有拯救时世的才能。形容极有政治才能。 |
唐・杜甫《奉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
旷世逸才 | 旷世:绝代;空前。 逸才:超人的才智。 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
志大才疏 | 志:抱负;疏:粗疏;薄弱。 志向远大;才能不足。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 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才的成语、带才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