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才的成语

带才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9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英才盖世 才:才能;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
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江郎才尽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
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负薪之才 负:背,薪:柴。
只有背柴草的才能。旧时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举负薪之才,升君子之器。
抱才而困 很有都能而得不到重用,处境困窘。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至于长者长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怅然有感。
风流才子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唐・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秀才:指儒生。
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才识有余 才:才能;识:见识。
才能和见识都有剩余。指才能很高,见识极广。
元《宋史・刘挚传》:人才难得,能否不一,性忠实而才识有余,上也。
宏才大略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宋・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才疏学浅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
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元・柯丹邱《荆钗记・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贤才君子 指有才有德的人。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一表人才 形容人的相貌;仪表都很出色。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
柳絮才高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沿才授职 沿:顺着,按照;授:任命。
按照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辩才无碍 碍:滞碍。
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才藻富赡 藻:文采;赡:充足。
富有才华文采。
《北史・魏孝文帝纪》: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露才扬己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汉・班固《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才兼万人 一个人的才能抵得上许多人。用于吹嘘之词,指有特殊的才能。 宋・李觏《上聂学士书》:执事才兼万人,心照亿载,声音之道,蚤所详明。
才倾八斗
才德兼备 才:才能。
德:品德。
备:具备。
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菲才寡学 菲:微薄;寡:少。
才能微小,学识肤浅。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3回:“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需才孔亟
栋梁之才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才调秀出 才调:才情。
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
《晋书・王接传论》:“才调秀出,见赏知音。”
学优才赡 赡:充裕。
学问好,又富有才气。
《元史・李冶传》:“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
德才兼备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才薄智浅 薄:浅薄。
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才夸八斗 夸耀才华出众。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怀才抱德 抱:胸怀。
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楔子:“怕有那山间林下,隐迹埋名,怀才抱德。”
良史之才 良史:旧指有学识,记事无所隐讳的史官。
形容优秀史官的才能。
《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
才怀隋和 才:才能;隋:隋侯珠,春秋时代非常名贵的宝珠;和:和氏璧,春秋时极有名的宝玉。
形容具有罕见的才能。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虽才怀隋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才的成语、带才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