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户的成语
带户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3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打开窗户说亮话 | 指直率而明白地讲出来。 | 朱自清《哀互生》:“人是可以互相爱着的,除了一些成见已深,不愿打开窗户说亮话的。”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 遗:遗失的东西;户:门。 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
独门独户 | 单独一家。 |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我们独门独户的,就只这么一个靠得住的亲戚。” |
家喻户习 |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余以《琵琶》虽极天工人巧,终是传奇一家语。当今家喻户习,故易于动人。” |
家见户说 | 每家每户都知道。 | 《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
自立门户 | 自己独立成为一户人家。指成家自立。多比喻独立出来;另搞一套。 | 清・曾朴《孽海花》第31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
当门抵户 | 指撑持门户。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他两人没有嬷嬷,只是盼奴当门抵户。” |
门单户薄 | 指家道衰微,人口不昌盛。 | 克非《春潮急》:“但她自觉门单户薄,惹不起人家,便忍气吞声躲进屋去,把门关了,假装没听见。” |
柳户花门 | 指妓院。 | 元・马致远《青杏子・悟迷》:“柳户花门从潇洒,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 |
破落户 | 无赖或指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 |
撑门拄户 | 撑:支持;拄:支撑。 支撑门户。指独立主持或担当某一方面的工作。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猛火然铛著佛喋,恁公作用,方可撑门拄户。” |
蓬户柴门 | 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住的是草舍茅庵,蓬户柴门。” |
单门独户 | 一个院里只住一户,也指一院一户的住宅。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来后勤处的同志,下令腾出这座单门独户的喇嘛住宅(喇嘛已还俗离去)。” |
闭户关门 | 户:出入的门户。 门户都关闭起来。形容冷清寥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石秀心疑。来到市心里,只见人家闭户关门。” |
闭门塞户 |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 见“闭门塞窦”。 |
当门对户 | 见“门当户对”。 | |
分别门户 | 见“分门别户”。 | 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诗,多能议论长短,分别门户。” |
各门各户 | 各:各自。 各自立有自己的门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各门各户的,你有本事排揎你们那边的人去!” |
窄门窄户 | 比喻小户人家。 | 《金瓶梅词》第六九回:“若是小媳妇那里,窄门窄户,敢招惹这个事!” |
重门叠户 | 重:重复;门、户:房屋的出入口。 比喻地方多关口,易于防守。 |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山西三关得为九边之一,犹宣化之有居庸,所谓重门叠户者也。” |
家藏户有 | 家家都有。 | 昆曲《十五贯》第六场:“本县民风浇薄,赌风极盛,这骰子么,家藏户有,不足为奇。” |
大家小户 | 大家:大户人家;小户:地位低微的人。 指各种社会地位的人。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多有王侯府中送将男女来学棋,以及大家小户少年好戏欲学此道的尽来拜他门下。” |
朱门绣户 | 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 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
雁泊人户 | 犹雁户。 | |
金钉朱户 | 红色大门上铆着金钉。指富贵人家。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端个个金钉朱户,玉砌瑶阶。 |
分门别户 | 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 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
金、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劝世》:“不认忘名默悟,只解分门别户一朝合眼见前程,悔恨不圆成。” |
门户开放 | 开着门或像是开着门做某事。也指在对外关系中减少限制,让外国人进入本国进行某些活动。 |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逮门户开放之既实行,举全大陆为彼族长袖善舞之地。” |
挨家挨户 | 挨:依次;顺次。 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
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
亡秦三户 |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户对门当 | 见“门当户对”。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户的成语、带户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