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戚的成语

带戚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炊臼之戚 比喻丧妻。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无釜,谐音“无妇”。
宁戚饭牛 宁戚:春秋时卫国人,后成为齐桓公的重臣;饭:喂。
宁戚在车下喂牛,敲着牛角唱歌。比喻有才之士沦落而做低贱的事。
《淮南子・道应训》:宁越(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
自贻伊戚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
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宁戚叩牛 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自遗伊戚 伊:是,此;戚:忧患。
比喻自寻烦恼,自招灾祸。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若公则自遗伊戚,可无庸诉也。”
兰友瓜戚 兰友:意气相投的好友;瓜戚:瓜葛相连的亲戚。
形容亲戚朋友关系密切。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坐》:“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休戚与共 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休:福;欢乐;戚:忧愁。
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明・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他人:外人;合:聚合。
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相关休戚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内亲外戚 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悲悲戚戚
自诒伊戚 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贵戚权门 贵戚:帝王的内外亲戚;权门:权贵豪门。
尊贵的皇亲国戚和有权势的豪门大族。
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皆交游贵戚,趋权门。”
皇亲国戚 皇帝的亲戚。比喻极有权势的人。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
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终天之戚 终天:终身。
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
戚戚具尔 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
具:俱,都。
尔:迩,靠近。
指兄弟友爱。
《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
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高朋故戚 戚:亲近。
指至亲好友等。
元・张可久《翻归去来辞》套曲:“悦高朋故戚,共谈玄讲理,办登山玩水,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
令原之戚 指兄、弟去世。 《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休戚相关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宋・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鼓盆之戚 旧指死了妻子。 战国・庄子《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王公贵戚 泛指皇亲国戚。 《宣和画谱・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休戚共之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至戚世交 至戚:关系很近的亲戚;世交:两代以上的交谊。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愚兄老拙株守,两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气味还投合的来。老弟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一般,我怎不尽心教导?”
同休共戚 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共荣辱,同休戚 荣辱,显达与穷困。休戚,喜与忧。形容二人连心,同甘共苦,共享忧乐。 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卿乃孤之功臣,孤当与卿共荣辱,同休戚也。”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
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王孙贵戚 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 《群音类选・好事近・游春》:“觑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谩把金尊倒,有时节沉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戚的成语、带戚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