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的成语

带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忠驱义感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隔世之感 世:古指30年为一世;世指一个时代。
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感时抚事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
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感慨杀身 感慨:因有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杀身:舍弃性命。
因愤慨而舍弃生命。
宋・朱熹《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
零:落。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感恩怀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感今思昔 见“感今怀昔”。 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感篆五中 篆:铭刻;五中:内心。
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扰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感喟不置 感喟:有所感触而叹息;置:放到一边。
指因深有感触而叹息不止。
触目悲感 触目:目光所及。
指所看到的一切都令人悲痛伤感。
《晋书・习凿齿传》: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
铭感五内 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
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托物感怀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外感内伤 ①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真情实感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感戴莫名 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
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感情作用
天人相感 相感:交感相应,指互相受对方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指自然现象可以显示人世灾祥。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相感,阴阳相和。
向隅之感 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
指失望的感觉。
鲁迅《记“发薪”》:“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
逢新感旧 逢:遇到,遭遇;感旧:感念旧人旧事。
遇到新相识而引起对故人的怀念。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我已有亡过的妻室,乃洛阳角妓,与此女小字相同,面貌相类,因此见面生情,逢新感旧。
感深肺腑 犹言感人肺腑。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百感交集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
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宋・陈亮《龙川集・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感天地,泣鬼神 感:感动;泣:哭泣。
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外感内滞 滞:滞留。
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
今昔之感 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
感慨系之 有所感触;慨叹随之而生。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慨叹。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感戴二天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感人心脾 见“感人肺肝”。 清・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内外感佩 疏:疏远;亲:亲密。
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感的成语、带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