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意的成语

带意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3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春意盎然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
春天的意味正浓。
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先意希旨 同“先意承志”。 唐・陈鸿《长恨歌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小心在意 指做事十分认真与谨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晁盖道:‘好兄弟,小心在意,速去早来。’”
心宽意适 指心情开朗,意兴闲适自得。 元・许谦《白云集・马公岭》:熟视徐行路觉平,心宽意适步更轻。
辞严意正 同“辞严义正”。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温情蜜意 见“温情密意”。 杨朔《三千里江山》:“一个男人家,做什么婆婆妈妈的,做出些温情蜜意,也不怕难为情?”
假情假意 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人本没有伤害老虎的心,而老虎却想伤害人。比喻自己虽没有伤害人的意思,别人却一定要伤害你。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你有心,他无义。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隐痛’,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
一意孤行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以意逆志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高情厚意 指深厚的情谊。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2回:“既承员外高情厚意,待老汉去叫小女出来拜见。”
意气自得 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
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意乱心慌 心中惊慌忙乱。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
讫情尽意 谓尽量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
心烦意闷 心烦:心情烦躁;意闷:思想杂乱。
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放意肆志 纵情而无所顾忌。 宋・苏轼《超然台记》:“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故人之意 故人:旧友。
指老朋友的情意。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意急心忙 心中着急慌忙。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
温情密意 谓情意温柔亲密。 瞿秋白《饿乡纪程》:“然而散见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飞色舞,已确然见温情密意的‘春之和畅’之先声。”
称心快意 满足心意。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称心快意了。”
神意自若 见“神色自若”。 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见:显露。
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不足介意 不值得放在心上。 明・陶宗仪《辍耕录・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率性任意 率:随顺。
随顺其本性,听任其心意。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6卷:“父母怜之,听其率性任意。”
情意绵绵 情意:对人的感情。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才高意广 意:意愿;理想;广:广阔;远大。
才学很高;志向远大;却难于成就大事业。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孔融)之徒。”
意得志满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文不尽意 意:意思。
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意思。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3卷:“圆光如日,有炎如烟,周绕我体,如同金刚,文不尽意,犹待诀言。”
言狂意妄 妄:胡乱。
说话放肆,思想狂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少陵》:“歜上书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赐镬樵全生,弃逐岭表。”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意的成语、带意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