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惧的成语
带惧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初生之犊不惧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
栗栗危惧 | 栗栗:发抖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 |
《尚书・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临危不惧 |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 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
《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勇者不惧 | 惧:害怕。 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临难不惧 | 临:到;难:灾难;惧:恐惧。 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
《韩非子・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
了无惧意 | 惧:害怕。 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
《晋书・杨轲传》:又使人将其弟子尽行,遣魁壮羯士衣甲持刀,临之以兵,并窃其所赐衣服而去,轲视而不信,了无惧色。 |
了无惧色 | 惧:害怕;色:神色。 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戚颜色不变,了无惧色。” |
季常之惧 | 宋陈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陈慥颇为惧怕。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因谓惧内为“季常之惧”。 | 宋陈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陈慥颇为惧怕。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
将恐将惧 | 将:又。 既恐慌,又害怕。 |
《诗经・小雅・谷风》:将巩将惧,维予与女。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 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
临事而惧 |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 遇事谨慎戒惧。 |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同舟之惧 | 比喻共同为某事而忧虑、畏惧。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外内齐虑,有同舟这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 |
喜怒哀惧 | 喜欢、恼怒、悲哀、恐惧。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惧。” |
甄心动惧 | 敬慎而保持警惕。 | 《逸周书・道法》:“甄心动惧日顷。” |
诚惶诚惧 | 诚:确实;惶:害怕;惧:畏惧。 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真君事迹三卷,谨随表上进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惧的成语、带惧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