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惊的成语
带惊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惊见骇闻 | 见“惊耳骇目”。 |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
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 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
翩若惊鸿 | 翩:轻快;轻盈。 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 |
三国・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胆惊心战 |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 形容非常害怕。 |
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
惊心动魄 |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惊魂不定 |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鱼惊鸟溃 | 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速崩溃,完全失败。 | 唐・魏征《隋书・杨玄感传论》:“民力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鱼惊鸟溃。” |
惊肉生髀 | 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心惊胆慑 | 慑:恐惧。 指人内心惊惧害怕。 |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
游云惊龙 | 形容书法精妙。 |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惊神泣鬼 | 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
心惊胆怕 | 内心惊惧害怕。 |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
冻浦鱼惊 |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
惊师动众 | 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
触目惊心 |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 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清・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惊惶失色 |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 元・孔齐《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
惊心吊魄 | 见“惊心动魄”。 | 清・无名氏《惧内供状》:“将登山临水,总是惊心吊魄之场。” |
自惊自怪 | 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
狼顾麕惊 | 比喻惊恐万状。 | |
石破天惊 | 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 | 唐・李贺《歌诗集・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惊心褫魄 | 见“惊心丧魄”。 | 明・焦竑《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
心惊肉颤 | 参见[心惊肉跳]。 | |
惊慌失色 | 见“惊惶失色”。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
鬼哭神惊 | 形容极度惊恐。 | 《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鸡犬无惊 | 见“鸡犬不惊”。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7回:“城中兵不血刃,鸡犬无惊,百姓大悦。” |
风尘之惊 | 风尘:战乱。 战乱发生的警报。 |
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
胆丧魂惊 | 同“胆裂魂飞”。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
狗吠之惊 | 谓小惊忧。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
海波不惊 | 惊:震动。 比喻平安无事。 |
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
有惊无险 | 虽受到惊吓但还是安全脱离险境。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惊的成语、带惊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