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息的成语

带息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3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瞬息千里 瞬:一眨眼;瞬息:极短的时间。
形容非常迅速。后用来形容进步很快或行动迅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夜叉在水中,推行如矢,瞬息千里,过一宵已达北岸,见一少年临流瞻望。
息迹静处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
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战国・庄子《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重足屏息 同“重足屏气”。 宋・叶適《法度总论二》:“魏武虽严科条,审律令,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
一息尚在 息:呼吸,气息;尚:还。
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春秋・孔子《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循环不息
喟然太息 喟然:叹气的样子;太息:大声叹气。
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瞬息之间 极短暂的时间内。 《北史・魏世祖太武帝本纪》:“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
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息心静气
人亡政息 亡:失去,死亡;息:废,灭。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奔流不息 形容水急速地、不停地流动。也比喻时光等不停地消逝。
妖孽伏息 妖孽:比喻邪恶的人或事;伏:制服。
杜绝了坏事或制服了邪恶的人。
《乐府诗集・西颢》:奸伪不萌,妖孽伏息,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掩旗息鼓 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安土息民 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
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息兵罢战 兵:打仗。
停止或结束战争。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战国・庄子《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燕燕居息 燕燕:通“宴宴”,安息的样子;居息:闲居休息。
在家里安然休息,无所事事。
《麻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杳无信息 同“杳无音信”。 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十八出:“一从卢郎征西,杳无信息,不知彼中征战若何。”
间不容息 间:中间;容:容纳;息:喘息。
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
《文子・道原》:“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
悄无声息 悄:静。
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
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
闲不容息 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短促。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将军毋失时,时闲不容息。
残息奄奄
屏气慑息 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唐・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望峰息心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时消息 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消息盈虚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苟延残息 苟延:苟且延续;残息:临死前残存的喘息。
指勉强维持生命。
宋・朱熹《乞追还待制职名……》:“方敢冒昧,今虽苟延残息,终是不堪异日使令。”
望岫息心 见“望峰息心”。 《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
自彊不息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息的成语、带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