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恬的成语

带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安心恬荡 心情平静,不求名利。 《文选・张华・励志诗》: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恬不知羞 见“恬不知耻”。 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恬不知怪 谓安然处之,不以为怪。语本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
语出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宋・苏轼《谢中书舍人表》:“既任止于训词,故权移于胥史,恬不知怪,习为故常。”
心旷神恬 同“心旷神怡”。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这枕抱着呵,骨清毛爽;靠着呵,心旷神恬;枕着呵,梦断魂劳。”
恬不为意 处之泰然,满不在乎。 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岂有仁圣在上,群贤并用,而肯恬不为意乎。”
浪静风恬 恬:安静。
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元・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这些时浪静风恬。”
恬而不怪 恬:安然。
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
汉・贾谊《上书陈政事・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
恬淡寡欲 清静淡泊,很少欲望。指不追名遂利。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日暖风恬 见“日暖风和”。 唐・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访》诗:“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辟萝垂。”
恬不为怪 恬:安然;为:认为。
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
东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恬不知耻 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安然、满不在乎。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虚无恬淡 虚无:空虚;恬淡:清静而无所作为。
清虚淡泊,无所作为。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恬言柔舌 犹言甜言蜜语。 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恬淡无为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战国・庄子《庄子・刻意》:“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恬淡无欲 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汉・王充《论衡・道虚》:“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
恬不为耻 参见[恬不知耻]。
优游恬淡 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恬淡:悠闲安适。
悠闲自得,不求名利。
汉・黄石公《三略・下略》: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
风恬月朗 恬:平静,安适;朗:明亮。
风静月明。形容夜色宁静幽美。比喻清白高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尔夜风恬月朗。”
文恬武嬉 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文:文官;武:武将。
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恬然自足 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恬然自得 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
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恬不知愧 见“恬不知耻”。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浪恬波静 恬:安静。
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明・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浪恬波静,指日到武冈之任。”
风恬浪静 恬:平静,安适;静:安静。
风很安逸,浪很安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若不亏得一个人有主意,处置风恬浪静,不知炒到几年上才是了结。”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恬的成语、带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