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恨的成语

带恨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抱恨黄泉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
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唐・李贤等引注《邕别传》:“臣所在孤危,悬命锋镝,湮灭土灰,呼吸无期。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黄泉。”
恨相知晚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
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吞声饮恨 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
语出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深仇大恨 极深极大的仇恨。 元・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刻骨之恨 形容终生难忘的仇恨。 后汉书马后纪:“如今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
吞声忍恨 吞声:不敢出声;忍恨:强忍怨恨。
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恨海愁天 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此恨绵绵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
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报雠雪恨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雪恨消灾 雪:洗除。
洗雪仇恨,消除灾祸。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国恨家仇 恨:怨恨。
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
《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悔恨交加 形容非常懊悔。恨:遗憾;交加:一起出现。
饮恨而终 心怀怨恨而死。 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如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饮恨吞声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
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南朝・梁・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离情别恨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五代・毛熙震《临江仙》词:“几回偷看寄来书,离情别恨,相隔欲何如。”宋・欧阳修《梁州令》: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
恨如芳草 恨:怨恨;芳草:香草。
心中的离愁别恨就像那割不尽的香草。形容情思绵绵,无休无尽。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相见恨晚 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怀恨在心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雨恨云愁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恨穷发极 愤恨到极点而发怒。
恨不相逢未嫁时 男女有情,而女方已经嫁人,因相识太晚而感到遗憾。 唐・张籍《节妇吟》诗: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饮恨而死 饮:含忍。
指含恨而死。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他平日也常以岳少保自期,可是岳少保饮恨而死,并未能挽既倒之狂澜!”
恨铁不成钢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睚眦之恨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
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
新愁旧恨 谓对现状和往事都感到烦恼和怨恨。极言愁恨之深。 唐・韩偓《三月》诗:“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千仇万恨 指数不清的仇恨。形容仇恨深。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与君一把无名火,烧尽千愁万恨。”
愤恨不平 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张恨水《啼笑因缘》第20回:“家树见她总有些愤恨不平的样子……又不知怎样安慰才好。”
爱恨分明 憎:恨。
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千愁万恨 千、万:形容多。
极言愁苦怨恨之多。
宋・杨万里《行路难》:“依欲与君子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相逢恨晚 见“相见恨晚”。 宋・吴儆《念奴娇》词:“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恨的成语、带恨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