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恃的成语

带恃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有所恃而不恐 恃:倚仗;恐:害怕。
因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恃才扬己 恃:依靠,凭借。
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有恃不恐 恃:倚仗。
有所依靠而不害怕。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宋・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恃强倚宠 恃:倚仗;倚:仗恃。
仗恃自己的手段高强和受到主人的宠爱。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争奈这嫦娥恃强倚宠,卖弄新鲜题目。”
恃才矜贵 恃:倚仗;矜:自尊自大。
倚仗自己才高位重而傲慢。
唐・魏征《隋书・牛弘传》: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唯见弘,未尝不改容自肃
恃才傲物 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
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唐・姚思廉《梁书・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恃功务高 恃:倚仗;务:追求;高:高傲。
倚仗自己有功劳而追求过高的目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
怙恩恃宠 怙:依靠。
恃:凭借,依靠。
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横行霸道、骄横妄为。
《后汉书・朱穆传》:“凶狡无行之徙,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恃:倚仗;昌:兴旺。
依靠美德的一定兴旺发达,凭借暴力的必将灭亡。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有恃无恐 恃:依仗;依靠;恐:害怕。
因为有所依仗而无所畏惧;毫无顾忌。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候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恃功岸忽 恃:倚仗;岸忽:怠慢。
自恃有功,傲慢无理。
北宋《新唐书・鱼朝恩传》:朝恩资小人,恃功岸忽无所惮。
相恃为命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依为命。
有恃毋恐 见“有恃无恐”。 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临敌之时……地势、敌情了如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谙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
恃强欺弱 恃:依靠,凭借;欺:欺侮。
依仗强大欺负弱小。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8回:“齐恃强欺弱,夺我汶阳之田,今日请还。”
恃才放旷 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恃才矜己 恃:依靠,凭借;矜:自以为贤能。
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唐・魏征《隋书・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掩其过。”
桀骜自恃 强横自负。 《十月》1981年第3期:“他在业务上有时固执,却不像沈巧说的那样桀骜自恃。”
居功自恃
矜功恃宠 矜:自高自大。
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魏书・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自恃其才 侍:依赖;其:他的。
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
虚憍恃气
为而不恃 为:做;恃:倚仗。
做了好事而不自认为有功。
《老子》第二章: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虚骄恃气 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
虚浮骄矜,意气用事。
战国・庄子《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恃强凌弱 凌:欺凌。
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恃的成语、带恃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