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忿的成语

带忿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惩忿窒欲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
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周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一朝之忿 朝:早晨;忿:气忿。
一时的气忿。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一旦之忿 忿:气忿。
一时的气忿。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新五代史・符存审传》:彦饶与晋初无衅隙,以一旦之忿,不能驭其军,杀奉进已非其本意,以反见诛,非其罪也!
睚眦小忿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引申为极小的怨恨。
比喻极小的怨恨。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激忿填膺 膺:胸。
强烈的忿怒填满胸中。形容气愤已极。
明・陶宗仪《辍耕录》:“顾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学,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焕乎贤者之业。”
忿不顾身 同“奋不顾身”。 《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捐忿弃瑕 忿:怨恨。
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
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睚眦之忿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
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
忿忿不平 同“愤愤不平”。 《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忿世嫉俗 同“愤世嫉俗”。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忿恚之心 恚,怨恨。全句是说忿怒怨恨的心。形容对人、事、物充满忿恨不平。 战国策齐策:“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
忿火中烧 犹言怒火中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甲词益狎逼。张忿火中烧,反刀直出,剁甲中颅。”
忿然作色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孙膑《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雀角之忿 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忿的成语、带忿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