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志的成语
带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2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 
|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 鹍鹏得志 | 鹍鹏:传说中的极大的鱼和鸟。 比喻有大志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您端的似鹍鹏得志秋云长。” | 
| 箕山之志 |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 
| 人贫志短 | 短:短小。 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 
            |
| 傲睨得志 |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 得志:愿望实现。 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 永志不忘 | 永远记住,不遗忘。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 三致志 |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礼节等)。 志:意向。 再三表达某种意愿。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 笃志爱古 | 笃志:志向专一。 志趣专一,爱好古典。  | 
            《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十六通《杜氏春秋》,下帷读书,笃志爱古。” | 
| 有志不在年高 | 年高:岁数大。 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 未竟之志 | 没有完成的志向。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 
| 壮志难酬 | 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 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 
| 燕雀安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 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四方之志 | 志:志向。 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 
            |
| 誓无二志 | 二志:二心。 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 
| 玩物溺志 | 玩:玩赏;物:器物;溺志:埋没志向。 玩赏器物,埋没志向。指一心玩赏所喜爱的东西,就会消磨掉进取的意志。  | 
            宋・张栻《南轩文集・与曾节夫抚幹》:若求增不已,却恐亦为玩物溺志,不可不察也。 | 
| 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 
| 不拔之志 |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 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 怀安丧志 | 怀安:贪图安逸。 贪图安逸会丧失志气。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八年》:君王其谓午怀怀乎。 | 
| 气满志得 | 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 |
| 心虔志诚 | 虔:恭敬。 心意恭敬、诚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 
| 薄志弱行 | 薄:脆弱,不坚定;弱:懦弱。 意志不坚定,行为很懦弱。  | 
            |
| 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 
|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 终焉之志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南朝・梁・沈约《宋书・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 
| 才疏志大 |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 
| 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先秦・荀况《荀子・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志的成语、带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