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徙的成语

带徙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东迁西徙 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行流散徙 徙:迁徙。
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徙宅之贤 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唐・白居易《制诏・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窌,用旌徙宅之贤。
徙宅忘妻 徙:迁移;宅:住所。
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西汉・刘向《说苑・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徙倚仿徉 徙倚:徘徊;仿徉:通“彷徉”,游荡无定。
徘徊、游荡不定。
战国・楚・屈原《楚辞・哀时命》:“然隐敏而不达兮,独徒倚以仿徉。”
徙日移天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清・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徙倚仿佯 徙倚:徘徊;仿佯:游荡不定。
徘徊,游荡不定。
《楚辞・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仿徉。
枉突徙薪 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据汉・刘向《说苑・权谋》载,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三徙成国 见“三徙成都”。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曲突徙薪 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移开。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徙善远罪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退徙三舍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闻义而徙 闻:听到;义:正义;徙:迁移。
听到符合道义的事就心动神往,虚心相就。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东徙西迁 同“东迁西徙”。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
外慕徙业 慕:羡慕;徙:迁移,改变。
羡慕分外事物,打算改变职业。
东飘西徙 谓到处漂流,迁徙无定。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几年间东飘西徙,今日里天教重会。大海船头,果有相撞时。”
徙木为信 徙:迁移;信:信用。
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转徙无常 徙:迁徙。
转移迁徙没有规律。指行踪不定。
明・揭喧《兵经百篇・粮字》:“行千里则运流兼,转徙无常则运粮兼。”
桑荫不徙 亦作“桑荫未移”。语本《战国策 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移天徙日 比喻盗弄政权。同“移天易日”。 《北史・广阳王深传》:“往者元叉执政,移天徙日。”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徙的成语、带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