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征的成语

带征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南征北战 征:征伐。
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繁征博引 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 挟:挟制。
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征风召雨 征:征召,召唤。
呼唤风雨。形容神通广大,具有支配自然神灵的法力。
晋・桓驎《西王母传》:而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师众大迷。
寓禁于征
日迈月征 日月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不断推移。 语出《诗经・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郑玄笺:“迈、征,皆行也。”
南征北剿 征:征伐;剿:征剿。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鲁迅《王化》:“南征北剿,决不偷懒。”
选舞征歌 见“选色征歌”。 清・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布衣天子哭荒陵,选舞征歌好中兴。”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
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清・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苦征恶战 艰苦的征战。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某姓秦名琼自叔宝,立唐以来,苦征恶战,累建功勋。”
力征经营 力征:用武力相争夺;经营:筹划营谋。
指用武力征伐来平治天下。
《汉书・陈胜项籍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师古,始霸王之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的觉寤,不自责过失,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岂不谬哉!
休征嘉应 休:美好;征:征兆;嘉:美善;应:报应。
吉利的征兆,美好的报应。
东汉・班固《汉书・平帝纪赞》:“休征嘉应,颂声并作。”
选色征歌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 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
征名责实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陈书宣帝纪》:“方欲仗兹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责实,取宁多士。”
惯战能征 征:征讨。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善于作战。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3回:“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横征苛役 谓滥收捐税,徭役严酷。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夫以始皇、二世之横征苛役,淫刑以逞,以汉高较之,仁暴自相天壤。”
御驾亲征 御驾:皇帝的车驾,指皇帝。
皇帝亲自率军出征。喻指亲自出面做某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
满面征尘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干戈征战 干戈:古兵器,泛指武器;征战:出征作战。
指武装作战,转战南北。
干戈:古兵器,泛指武器;征战:出征作战。指武装作战,转战南北。
含宫咀征 见“含商咀征”。
东征西怨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旁征博访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
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鲁迅《读书杂谈》:“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星行电征 像流星闪电。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汉・应劭《风俗通・十反・但望》:“望自劾去,星行电征,数日归,趋诣府。”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明・沈榜《宛署杂记・宣谕》:“日征月迈,寒暑衣褐。”
上下交征 交:互相;征:求取。
上上下下互相争夺私利。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无征不信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弄瓦征祥
暴敛横征 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一经我设立领事,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以碍其暴敛横征之举,所以始必坚拒,继则宕延。”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征的成语、带征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