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彻的成语

带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彻桑未雨
固不可彻 固:固执;彻:透彻,明白。
非常固执,无法说服。
《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里彻外 从里到外,完完全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0回:“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
彻里至外 见“彻里彻外”。 《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
通上彻下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3卷:“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通上彻下而言。”
彻上彻下 彻:贯通。
贯通上下。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朱熹集注引宋・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彻内彻外 见“彻里彻外”。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连明彻夜 见“连明连夜”。 姚雪垠《长夜》二:“离开信阳的时侯,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
痛彻骨髓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清莹秀彻 莹:光洁明亮;彻:通透。
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通宵彻旦 见“通宵彻昼”。 《九尾鱼》第169回:“秋谷知道自己寒热来得厉害的时候,他们两人都是通宵彻旦的伏侍,心上十分感激。”
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
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通前彻后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响彻云表 见“响彻云霄”。 清・王韬《淞滨琐话・仙井》:“兰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韵悠扬,响彻云表。”
云彻雾卷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魏书・废出三帝纪》:世祖太武皇帝,握金镜以照耀,击玉鼓以铿锵,神武之所牢笼,威风之所兰轹,莫不云彻雾卷,瓦解冰消。
大彻大悟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
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元・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响彻云际 见“响彻云霄”。 明・袁宏道《吴游记・虎丘》:“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通天彻地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通宵彻夜 整夜。 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他爱我……通宵彻夜之妙。你与姐姐说,不要轻慢人。”
救人救彻 比喻帮助人要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元来和关胜一伙,都是梁山泊上好汉。救人须救彻。我有心救了关胜,怎好不救他。
声彻云霄
痛彻心腑 彻:贯通,深造。
痛楚深彻于心底脏腑。形容受到极大的伤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两骒夹击,痛彻心腑。”
料戾彻鉴 料戾:小窗隙。
孔洞虽小,却可以把外面看得清清楚楚。
晋・潘岳《射雉赋》:衷料戾以彻鉴。
洞彻事理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
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贯彻始终 贯彻:彻底实现或体现。
指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
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通南彻北 谓贯穿南北。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漫天彻地 漫:满;彻:透。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风,漫天彻地。”
轻莹秀彻 莹:光洁明亮;秀:秀丽;彻:透彻。
比喻诗文的意境新、词藻精、语句俊雅。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呜金石。
格天彻地 格:感通;彻:贯通,深透。
感天动地。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彻的成语、带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